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分类考察了《元史.列女传》[1]所载的贞节妇女生活状况,结合当时社会对妇女守节的实际认同程度,探讨了元代婚俗、政策、法律及理学传播等几方面对元代妇女贞节观的影响;认为终元之世,元代社会(包括妇女本身)的贞节观是比较淡薄的,只是到元代中期以后才略有所加强,体现出元代妇女贞节观的渐变特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妇女在东方各国中,社会、法律地位最高.这其中,毛泽东功不可没.毛泽东的妇女观,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中,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力,使中国妇女地位由原来受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压迫的社会最底层,经过短短20多年的革命,一跃为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权利和相同的法律地位.其变革速度远远超越了西方,也超越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回顾历史,研究毛泽东的妇女观,对于今日的妇女研究、妇女发展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80周年时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对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新中国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妇女学、文化学、人口学的角度,指明了研讨妇女生育观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揭示了妇女生育观的类型及其社会性、历史性、独立性、支配性等特点,分析了妇女生育观对人口再生产的巨大影响,指出了影响妇女生育观形成和转变的多种社会因素,阐述了妇女树立社会主义生育观的必然性,指出了促进妇女生育观现代化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重视法律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概括了封建法律的外部特征,是法家法治学说的前提与基础,法家的法治观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而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彼时中共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女性身体上的解放。妇女的身体解放既有生理层面的意义,又象征着革命动员的无微不至,体现了中共对妇女群体的极端重视及高超的政治运作能力。透过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际运作中工具化、政治化与阶级化的特征。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是革命牵引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表征之一,它适应了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三八节”讲话中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所谓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分析妇女和妇女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  相似文献   

8.
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女性犯罪十分突出时代,特别是以醉酒和卖淫为代表的道德犯罪更是占了相当的比例。然而,在这一时期,酗酒和卖淫之所以遭受到强烈的谴责,并不仅仅在于她们违背了法律,更重要的是违背了社会对她们的角色期待,违背了当时占主流的中产阶级妇女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道德犯罪现象的描述来探讨中产阶级妇女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待女醉鬼和妓女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南宋人的法观念在南宋的司法实践中充分地予以展现,其对法的理解外延较为广泛,既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家法族规等非国家制定法。中国古人对法的理解是一种大法律观、大规范观,这种法观念满足了南宋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谐、纠纷化解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判例为主要依据揭示古人对法的理解,再现古人法观念,以期对当代司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书信及其与朱安、许广平的关系等方面透视了作为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的妇女观.既探讨了鲁迅妇女观中诸如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及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妇女解放首先应争取的是经济的解放,妇女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等闪耀真理光辉的思想;也论及了鲁迅妇女观中的某些局限,并进一步探寻了鲁迅妇女观与其世界观的必然联系,以及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 是中外政治学史、法学史和伦理学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研讨课题。在古代中国,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更是为一代又一代圣哲们思考和关注。而先秦礼法之争内容之广泛, 理论之深刻, 影响之深远,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与伦比。通过两家争论的焦点———礼法关系, 在现代社会的辩证思考, 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一点伦理方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律是伦理化的法律,研究家族犯罪对揭示中国古代法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年代为序,从通论性与断代性著述两个层面上对秦汉时期家族犯罪的研究情况作了梳理,在充分肯定前人成就的同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平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伦理法”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而言的,即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为“伦理法”。但“伦理法”的概括,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外延与伦理的外延全部重叠,而是就其总体精神而言,中国古代法受着伦理道德的支配,从而成为伦理的附属物。其主要表现为:立法的道德化、司法的道德化、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造就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和谐追求、群体本位、等级伦理的精神特质。为了追求和谐,司法中“无讼”追求便成为其实践模式;家族本位和国家本位的群体伦理决定了“重刑轻民”和“家法族规”法律体系;“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宗法等级伦理则形成了“权利等差”的法律制度。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与伦理的内在关联,才能客观公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审慎地移植西方法律。  相似文献   

15.
依托元杂剧材料来切入关于中国古代制法、执法问题的杂谈,从法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元代公案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儒家政治智慧是我国儒家政治伦理的精华,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些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观念发源于古希腊。正是由于古希腊哲人对自然的研究和对永恒正义的追求使自然法观念得以出现。自然法观念出现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是:(1)自然(Physis)与习俗(nomos)的区分;(2)探讨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普遍行为原则。古希腊的‘物理学家”对自然的研究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基于对人性拆讨的伦理学满足于第二条件,并由此而导致自然法观念的出现。古希腊的自然法观念以及使这种自然法观念得以出现的理性精神,是人类的宝贵遗产,至今都值得我们去好好挖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嬗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形成了古代契约法律制度的诸多特点,法典化程度低,多方参与契约的订立,道德与伦理也成为契约的重要规范,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相混合等。这些特征是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层面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论“孝”的政治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孝”的缘起及其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孝”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宗法政治中的精神本体地位,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的国家治理特色。在深入解读“孝”这一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孝”的伦理文化精华服务和谐社会的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