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角色理论明确在校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分析在学校体育权利与义务关系中大学生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指出其角色期望.研究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应享有的体育权利认识不清,权利主张停留在政策法规的宏观层面,对于与自己有切身感受的微观层面的权利细节无法进行准确的表达,致使大学生对于体育权利的要求几乎只能成为空谈.大学生目前还没有建立体育义务意识,在体育权利与义务关系中角色定位出现严重的偏差,过度的"维权意识"与淡薄的义务意识导致在大学生享受体育权利与履行体育义务双向行为中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为此本文提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义务履行条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体育思想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生权利与义务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增加了对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这反映了国家和高校管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走向现代文明方面又迈进了一步。同时这也表明高校管理工作在大学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目前高校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认识的状况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对此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以便为学校正确地对大学生进行权利义务观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社会公正的重要指标和内在尺度。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是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超越性就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虚伪性,阐明了在共产主义社会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我国的公正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观是大学生正确行使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基本意识形态,正确的劳动观才能指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和生活。以大陆教育下的劳动观为基准,对比分析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大学生劳动观形成的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在具体的劳动观比较过程中,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和非对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和义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体现为一般相关性和特殊相关性。前者表现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或对应性、同位性或直接统一性),后者则体现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非对等性(不平衡性或间接统一性),两者构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的基本方面。考察权利或义务与主体间接相关的情况及区分义务在法理层次和道义层次的不同内涵、意义,既是深刻认识这两种属性在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中的不同特质的基础,也是建构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体系的重要理论前提。以正确理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来建构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体系,应避免本位论的误置,坚持"人对权利的拥有是以他履行相应的义务为条件的"这一基本原则,同时应建立公正的社会道德、法律评价原则以及健全的奉献与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潮之一,它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社群主义重视公共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反思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时,社群主义提出了公益观的理论主张,强调公益对权利的优先性,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抽象的权利观,它倡导在追求权利的同时,也不失去对道德义务的承担。在当下,人们对权利提出了更高要求,社群主义的公益观对我们如何理性看待权利,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是个体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通过80后与90后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分析相同点与差异,提出了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论学生的学习义务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义务与权利应对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遵守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学生也不例外,比如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学习义务。  相似文献   

10.
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含义、成因以及保障弱势群体人权的正当性,进而认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应具体建立救济型保障制度和发展型保障制度。从而使整个社会、政府树立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义务观,充分认识到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并非是施舍或恩赐,而是一种义务,一种基于社会正义的义务,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进步所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主义和逻辑错误的批判,分析了黑格尔关于权利-义务关系命题的实质及其理论影响,阐明了权利的根据;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论述了权利-义务互为条件的关系,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观点的分析,批评了抽象平等观,论述了权利-义务的统一是个历史的过程及其实现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2.
以自由、平等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教育,必须把握“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要树立主动公民观,以培养知情和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为目标:要在应现实之需强调公民权利教育的同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行本源意义上的公民责任、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塑造具有现代权利意识的公民,有利于引导社会政治的良性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律教学部分,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权利与义务、道德权利与法定权利、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准确的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明确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活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教师具体拥有怎样的权利义务观,则直接影响其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享有。一、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的对等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是对等的。马克思曾说:"没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社会责任的认可,以及对实现自身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所采取的手段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造就社会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的公民素质包括:独立人格意识、权利与义务平衡意识、共同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共精神和志愿精神。大学应从课程整合、开展社会实践、营造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三方面着手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该实行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明确高校的义务,限制高校的权力,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把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作为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学生也应提高权利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这样才能平衡协调好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的矛盾,促进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同普通公民一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又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厘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纠纷的实质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方面应弘扬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既不能滥用权力侵害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诉求而背弃国家赋予的管理职责;作为学生既要提高“维权”意识,也负有履行学校依法管理职权的“护法”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