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认识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这个图形的整体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还所知不多。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来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系统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初步的经验。接着教学周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习六以及随后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我经常适当地增加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掌握。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刚接触图形,对图形认识不足的弱点,由浅入深,借助实物图示,把教材难点分散,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让学生度量操作,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认真观察操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都剪上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带着一条绳子来上课,由学生自己动手用绳子度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长、宽或边长有什么关系,从而由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是思维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6.
刁悟 《辽宁教育》2004,(7):107-10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 教材简析 "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材简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2.在认识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操作的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感悟数学是有价值的,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由图形概念、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这两部分知识构成。用学科结构论的观点来分析,可以看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是处于全单元知识结构中心地位的核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之后.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按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学生刚认识周长的概念.所以不必孤立地去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必要增加一些其他图形.如三角形、一般的四边形等测量与计算.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能更好地让学生从一般图形的比较中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测量、计算它的周长.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周长能摸、能描吗?笔者近期去基层学校教学视导,先后观摩了四位教师执教的"周长"一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例3)。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都有一个摸周长、描周长的教学环节: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先让学生摸周长——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周长——描树叶、长方形等不规则或规则图形的周长。这引发笔者的思考:周长能摸出来吗?能描出来吗?教师采用这个教学环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了我校三年级岳老师执教的一道习题,内容是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该老师初次教学:主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在方格纸上先呈现出正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边长是多少,随后很快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第二步:出示长方形,学生数出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 第三步:电脑显示,从正方形中复制出一个同样的正方形下移,再从右边的长方形中复制一个同样的长方形下移并向正方形靠拢,使长方形的左边和正方形的右边重合,然后隐去重叠的边线,最终形成下面的图形.  相似文献   

13.
刁悟 《辽宁教育》2004,(8):107-10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   教材简析   “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开始。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有关概念是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难点。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教材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两个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周长。  相似文献   

16.
<正>“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此之前,学生刚刚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本次活动,教材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验理性思辨带来的探究乐趣,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  相似文献   

18.
"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之后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围绕周长的含义以及相关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精心设计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和"量一量"四项具体的活动。活动内容既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不同的多边形,也涉及一些不规则图形。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本节课一方面要引导...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上海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建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前一阶段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之上,是面积与周长的简单的综合。从教材的要求看(下图),学生只需要根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或宽)能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相似文献   

20.
“圆的周长”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直线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平面上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周长的教学。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学生的学习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借助直线研究曲线图形的转化思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种思想方法对以后学习立体图形也是非常重要的。教材首先回顾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揭示圆周长的含义。接着,教材介绍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即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