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悟,结果,教师该讲的不敢讲,该说的也不说,致使学生的认知停留于原来的水平上,没有得到拓展和深化,这是教师主导的一种“失落”。其实,“讲”也是一种引导策略,这里的“讲”,不是一讲到底,不是用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用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讲”要精讲、巧讲,讲在学生似懂非懂处,讲在学生的疑点、难点、困惑点上,讲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3.
不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若是公开课、比赛课 ,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 ,让学生讲 ,还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是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其实不然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讲”与“灌”、“填”是两码事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 ,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4.
在作业批改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评讲过”,可下次作业学生“仍又错”。这就是说教师“讲过”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做“,更不等于“能灵活应用,真正掌握”。怎样提高评讲的效益呢?关键在于教师的评讲技巧,要“讲”得有针对性、深刻性、形象性,学生“练”得实在,才能提高教师“讲”的效果,使学生通过“讲”有所得,“练”有所获。一、针对性评讲时,不要不分轻重、难易、主次,从第一题直到最后一题平均使力,“详细”地一一评讲。而要在讲前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找出存在问题,给予归类组合,弄清哪些是大面积学生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统一的部分。其实质就是如何“教会”和“会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会学”数学知识呢?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会听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两个方面。就听而言,它又可分为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等。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6.
一、不要谈“讲”色变现在,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实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请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7.
为了纠正过去语文课堂“满堂灌”的毛病,一些专家提出语文教师要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一来,有些教师又很怕讲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讲就是“灌”,讲就是“注入”,讲就是“填鸭”。还有人提出,一节语文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何把握课堂“退位”的度,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处理“讲”与“不讲”的辩证关系,这是一门艺术,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智慧.“讲”在关键处,是为“不讲”奠基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各类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灌输得太多,将概念变成脱离实际应用、死记硬背的公式、术语灌得多,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体验.然而,老师灌输并非等同于学生学过。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强调学生主体“,讲”字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颇为忌讳的一个字眼,尤其是在公开教学、观摩比赛中“,少讲”成了优质课的重要评判标准“,讲得太多”几乎判了一节课、一个教师的“死刑”。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活动,这是不错的,语言离不开实践。但由此而忌讳教师“讲”,以至于只“练”不“讲”,致使部分教师的“讲功”越来越差,甚至不会讲,懒得“讲”,那就不应该了“。讲”是一门艺术“,会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人如坐春风,谁人不喜欢?该讲则讲,于学生疑窦处轻轻一点,可能胜于学生“活动”半天。讲得恰到好处,的确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书本知识,尤其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前人无数次实践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很多时候,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程度丰富的知识,倘若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探究一番,印象是深了,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所获几何?再说,有些知识,有些答案,也不是学生“活动”之后能轻易获取的。因此,适时的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有幸听了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堂教学,题目是“孟子见梁襄士”,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地方很多,朗读也贯穿整个课堂,但主要的知识点也是老师在...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教师讲风太盛,用教师的讲替代了学生的学,实际上是用教师的思维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成了封闭的容器,任教师“灌”、“塞”,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降到了最低限度。学生学过的知识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缺少了内化过程,造成学生...  相似文献   

11.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12.
不少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是一讲到底,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了兴味索然。不久前,一位校长给我介绍了一节试卷“讲评课”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讲”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愚蠢的教师把学生讲糊涂了,聪明的教师把学生讲明白了,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教师把学生讲聪明了。教师讲课“留有余地”向来被视为教学的大忌,但从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在学校学习时受益最大的是“最蹩脚的老师”的教学。他们认  相似文献   

14.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15.
1932年的秋天,叶圣陶为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化学奇谈》写了一篇序.在这篇序里,叶圣陶讲到,为学语文而看的书和为学科学知识而看的书,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提出学语文应重在“读”,学科学知识应重在“试”.学语文重在“读”,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长思索.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大半是花在“讲”上.过去,主要是教师“讲”,讲背景,讲情节,讲结构层次,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现在觉得光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不好,于是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交叉着“讲”,叫做“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一堂课45分钟,往往都被“讲”挤满.“读”的时间呢?对不起,顾不上.殊不知,学生自己讲课文的时间被挤掉了,“讲”又哪里能讲得中肯?即使是听教师“讲”,恐怕也难以“听”得真切、入微.由此看来,重温叶圣陶关于“语文重在‘读’”的观点,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重讲轻读”的偏向,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讲课博得学生及其家长的好评与欢迎。上好课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如设法增加导入、提问、讲授、辅导、小结等各个环节的艺术性。其实 ,教师在各个环节上的基本活动不外乎讲、写、做、演和画 ,教师若想使自己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达到“艺术”性 ,应从这“五字”上下功夫。一、教师要在“讲”上下功夫这里的“讲” ,专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话”。尽管现在倡导在课堂上要减少教师的“讲” ,增大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无论如何不“讲”是不行的。事实上 ,这种教学观反而对“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廉价、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直观性的“讲”,就是要凸现语言的趣味性、具体性、形象性和逻辑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跃入高层,达到阅读教学理想的境界。 一、“讲”的规范性 阅读教学无论如何是不能回避“讲”的,并且必不可少,但教师的“讲”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符合逻  相似文献   

19.
“零距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互动的过程。通过“零距离”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育人环境更加宽松和谐,变“一人讲,众人听”为“教师引,众人讲”。学生接受知识的自主性和知识创新的灵感被激活,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