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德育由于忽视学生情感和生活需求、脱离现实生活,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自主性,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难以转化为行为,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提出以下四个"转向"。一、德育应由"塞进去"转向"引出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而这主要是一种受控制的行为。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视学生为受纳的"容器",把社会要求想方设法"塞进去",  相似文献   

2.
周姝 《江苏教育》2014,(17):42-43
对于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学生欠缺探究的欲望,而对学情的一知半解则是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掌控的根源。"顺势而为",是让学生顺应学习的需求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了解便于我们研究"势",而大空间、大问题,粗线条的"为"则真正能使学生自由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Z2):78-79
问题的提出"一个也不能少"是平南小学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的实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平南。平南自2009年起,虽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下降到百分之四十,但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仍然较大,多数家长忙于生计,难以顾及孩子;学生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经验差异较大;家长教育背景不一,对孩子受教育需求不同。加之,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教师的备课、上课、练习设计不能"一刀切",否则,课堂上将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既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也违背了"爱满平南,一个也不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不如给学生一片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行的发掘知识宝库带来的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吸收和容纳所学知识,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引导他们将"自助餐"式的知识分解融化,满足综合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这"四个学会"的要求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些都应从小培养。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因而,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我们教师应从以前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  相似文献   

6.
学习圈是一种起源于瑞典的民众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教育方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非正规学习的形式被称作"大众成人教育"。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习圈"的"三·三"式课堂管理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实现课堂管理的最大效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54):37-3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仅限于传授知识的藩篱,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突破唯成绩论、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教学误区,把目标和导向牢牢咬定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实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基层学校、基层教师的重视,成为新时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不二之选。改革,必然引起"阵痛"。在新旧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的转换时期,本文紧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析现阶段正在经历的"痛",并由此引发的一些"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以教定学"到"因学定教",是当前教学设计的价值转向。中小学教师应在课前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学校采用有效策略组织主题性校本研修活动,能让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因学定教"。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就如何提高学生"四能"进行阐述。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激活学生"四能"发展的内在需求,搭建实践平台,扎实培养学生"四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本文从"激趣引入"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有效实施"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有效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拓宽"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评价一节课,一般关注四个"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除了这四个度,还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五个"一",即一段精彩的展示、一段巧妙的生成、一次得意的发现、一次真实的感动、一次会心的微笑。五个"一"和四个"度"可以简称"五四",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其影响是划时代的,但愿"五有四度"的提法能成为高效课堂的评价标杆。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始终是我们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确立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来关注基于学情的语文课堂重构。分别论述了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经验的起点分析,教学技巧和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和作业设计紧扣目标和差异作业满足学生学习内在需求等内容。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达到精准施教。  相似文献   

14.
学校要求关注"学习起点",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将知识点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聚焦于不同的"学习起点",维护每个学生的成长利益。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规模较小,但地处原卢湾的中心城区,设施设备满足了学生、学校发展的需求;我们有一群普通的教师,没有名师、学科带头人,但每一个教师都能心系学生,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有一群普通的学生,自  相似文献   

15.
"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趣"指向愉悦,拥有趣意永远是感到快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疑",又要关注"趣",让"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下面,笔者结合"毫米和分米"一课的教学,阐述构建"疑趣"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构建"疑趣"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能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让学生在"疑趣"中产生学习需求"疑趣"课堂关注学生的生疑,强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  相似文献   

16.
<正>一、职校学生学习力的实践观察与理性思考姜汉荣:综合对学习力的各种理论探究和个人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学习力应是知、情、信、意、行的综合体。所谓"知",即学习认知,是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情况,包括对学习本身的认识情况、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和对学习作用的认识等。"情",即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信",即学习信念,是学生对学习的信仰,体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比学习情感更为稳定持久。"意",即学习意志,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第6期论述了"三扩四抓一建设"中的三扩之一,学习时间的扩展。本文将继续论述"三扩"之二,学习空间的扩展。学习空间的扩展,即为学习者创造处处能学的社会环境,满足学习者在家庭、在社区、在单位、在城市每个角落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本身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只有实现教育资源全覆盖,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的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才能实现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在高中生学习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微课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变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而言,微课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生学习中,以"微"见长,以学促教,从"平面"走向"立体",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区域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课内语文学习法讲究的就是"读问试评"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以"读"为基点,延伸发展,同时在"问试评"的过程中穿插"读",将读深化,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20.
"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快乐地学习"和"学习(的)快乐"两层意思。在"快乐地学习"中,快乐是学习的工具,即"乐学",与"厌学"相反,与"苦学"相邻;在"学习(的)快乐"中,快乐是学习追求的目的,即指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习目标实现的内在体验。在我国现实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厌学"多见,"苦学"少见,而"乐学"罕见,学生也较少地获得"学习(的)快乐"。以"厌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不良症候群在校园上空弥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校园中这种学习现状,克服"厌学",扬弃"苦学",倡导"乐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意义毋容置疑。而让"要学"、"会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得好",以及让学生学习活动蕴含自由精神,或将主动、超越和本体(纯粹)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克服"厌学",扬弃"苦学",走向"乐学",进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