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社会,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大学生失信现象屡见媒体,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高校等多方面;从大学生就业失信行为的表现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列举了就业诚信缺失的各种表现,探析了就业诚信缺失的多方面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通过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诚信监管机制、营造诚信育人环境等多种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捷 《教育与职业》2006,(23):80-81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而且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作。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市场的逐步建立,作为市场的基本尺度——诚信,理应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产生其就业诚信缺失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微观原因,并提出了重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措施,认为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并辅之以信用评价体系,铲除就业诚信缺失存在的社会空间,是重构毕业生就业诚信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新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新机制。然而,经济利益与诚信道德在某些时候也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起码的诚信而无法相互信任。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提赢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对今后高校毕业生的的诚信就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诚信危机日益凸现,不诚信的择业行为正在恶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的信用教育,规范高校毕业生的推荐和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但前者是主要的。文章试从文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诚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审视,并就大学生的诚信重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诚信问题日趋严重起来,其背后原因十分多样化,既有企业的问题,也有高校自身的责任。要化解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必须要联合高校、社会和企业来共同努力。要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提高毕业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来提高就业行为规范化水平;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来提高诚信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高度关注.然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愈演愈烈,这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求职障碍,也给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诚信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永恒主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充满了诚信博弈,结合经济学的博弈论,全方位了解、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减少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要解决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创建诚信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就业监督机制等措施来规范毕业生的就业行为;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毕业生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择业心理的分析,指出不正常就业心理的危害,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毕业生就业前的指导和教育,减少择业前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新教师八职培训不仅关系到新教师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也关系到高职教育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新教师进行问巷调查和访谈,了解新教师的入职需求,分析新教师在入职初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增加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效果,有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更难.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意识对其就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以工厂、企业为背景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通过设计行业调研、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和课余时间顶岗实习等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依靠企业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了解岗位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岗位认识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依托母体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的特殊性,其毕业生所拥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可能产生特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因素,对某独立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上存在差异;社会资本相对人力资本,对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更大些。为此,独立学院毕业生要正视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理性认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分类指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含量的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资本的作用。既要维护"继承性社会资本"。也要开发"生成性社会资本"。政府应做好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合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对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分类干预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分类干预模式可行性不存在问题;该模式能为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预警—干预机制,能有效改善毕业生体质健康水平,达到提高终身体育素养的目的;该模式具有全局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与普适性的优点;对于部分抗拒干预的毕业生制约手段不足和对部分毕业生干预效果不理想是该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是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既有利于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又有利于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出路大体上可分为直接就业型、自主创业型、努力升学型。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仍存在困境,尤其是存在许多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的实行。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工作,应着力强化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出路的意识,全面构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支撑体系,以及努力搞好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梁军 《高教论坛》2003,(4):142-144
自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开展选调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以来,取得预期的成效。培养了一大批领导人才,但同时也反映出了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在选调生培养,提高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和本科毕业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继续深造和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在课程的认识上明显不同,教师认为对毕业生重要的课程与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在认识上是正相关的,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则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要使毕业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做到既立足当前,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among mature graduates as compared with early graduates using data from the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 (GHS) (1982-1993). These surveys yielded a sample of 1025 mature men and 654 mature women graduates; 5365 men and 3465 women graduates at the conventional age. Mature graduates now compose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undergraduate population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evel of mature participation will remain high. It was found that although mature graduates are disadvantaged on entry to the labour market, after about 15 years they have similar attainment to early graduates. Mature graduates primarily work in the public and welfare services, while conventional age graduates increasingly work in the private sector, with rising percentages of both women and men in the financi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sector. The concentration of mature graduates in the public sector has consequences for pay, which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tudent fund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