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出现了经费短缺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利用银行贷款来补充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抢抓机遇、迅速扩张和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体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大规模建设.虽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贷款风险问题.在目前国家投入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将会陷入"以贷还贷"困境,这都必然引发高校的财务风险,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在快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出现了经费短缺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利用银行贷款来补充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抢抓机遇、迅速扩张和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体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大规模建设.虽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贷款风险问题.在目前国家投入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将会陷入"以贷还贷"困境,这都必然引发高校的财务风险,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在快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来支撑,国家增加的高等教育经费远远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寻找新的经费来源以支持高校发展成为必然。利用银行贷款举债发展,被各高校广泛采用,成为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主要手段。但是要保持高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时,必须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的研究,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高校利用银行资金超常规发展的必要性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国家从 1999年起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扩规需要巨额投资 ,仅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 ,利用银行贷款发展高等教育的途径逐渐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高校利用银行贷款超常规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已经非常普遍.银行资本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高校贷款办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重点分析高校贷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贷款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其中银行贷款在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所带来的风险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这种风险如果防范或控制不当就可能会转化为一场现实的危机,从而严重影响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和正常运转.现就此从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的管理、风险的控制上谈出一点看法.认为只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就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使银行贷款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度保障下的高等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以确立,从制度层面促进了高等教育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热情也优化了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扩张高等教育的势头过强、高校功利思想过重、部分高校与产业的联系减弱、西部地区高教发展相对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政策加以调整.当前,政府仍需继续完善地方高校发展的制度保障,学校也要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快速扩张.因高校依靠自有资金满足不了扩张需要,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支持其发展.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贷款风险显化的最终后果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贷款风险的产生及传导机制,并提出应从政府、高校、银行三方入手共同对高校贷款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资源全面紧张,依靠国家教育投入和财政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高校积极引进银行贷款,在举债中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笔者以高校在举债发展为背景的前提下,阐述高校通过建立财务奖励机制、引进银行贷款、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减少不良资产的途径,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以及科学、合理管理资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高校财务危机中的政策风险.寻找防范政策风险的对策,对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Within the education sector, accountability regulations have been used with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one such regulation aim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orrowers to repay their student loans by placing sanctions on institutions with excessive student loan default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student loan accountability regulations were able to (1) lower student loan defaults, and (2) address the broader objective of improving repayment ability, by exploiting a change to the period in which the regulation’s performance measure was monitored. I find that the change to the regulation resulted in less student loan defaults at for-profit colleges. I also find that this reduction in student loan defaults resulted in a short-term improvement in repayment ability at for-profit, but not nonprofit,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通过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学生视角看大学生贷款的成本-收益——香港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全球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和成本回收政策的实施 ,大学生贷款方案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资助模式。本文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的香港专上学生贷款为例 ,从学生视角分析学生贷款过程中的成本 -收益问题。文章在梳理学生贷款的借贷条件及财政考虑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香港本地专上学生入息审查贷款和免入息审查贷款的资料 ,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负担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发起并引导,由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四方共同建立的一种公共治理结构。在建构国家助学贷款公共需求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在政策变迁中不断被调整,其目的在于寻找到一种临界点,使得各方在合理获利的基础上都承担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针对目前高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配合银行进行贷款管理的措施.从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具体环节做起,推进个人信用征询系统的建立,提高银行投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Singapore is seen as crucial fo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It is highly elitist,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for limited places, and high private returns. In 1989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policy of reducing subsid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tax-payer, increase expenditure on ot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achieve a mor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costs. Tuition fees were increased sharply and a new student loan scheme, the Tuition Loan Scheme (TLS), was introduced. There are in addition two other loan schemes in Singapore, the Student Loan Fund (SLF), and the 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 Approved Education Scheme, under which parents may borrow from their CPF savings in order to finance their children's higher education, but must repay the lo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student loans in Singapor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a successful loan scheme are already in place: full employment, high private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efficient banking system and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light of those conditions student loans seem to be an efficient and equitable form of fina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Views do not implicat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or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Sciences. I am thankful to Mr Geoffrey Lau, Planning Services Uni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or some suggestions and assistance. The usual disclaimers are relevant.  相似文献   

17.
美英两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粟湘福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01-104
分析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借鉴其经验,我国应强化政府责任,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稳定乃至降低高校收费标准,完善学生贷款制度;增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产、学、研结合获取资金;争取社会多方面捐赠;优秀高校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宣传,通过留学生收费扩充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国家助学贷款的校级管理中,存在着高校对助学贷款的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在协调学生与银行间关系上存在漏洞,以及贷款管理机构不健全和诚信制度的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系统、加强校级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助学贷款监督体系、注重对贷款学生的人文关怀,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政策性贷款为辅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回收和偿还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微小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主要范围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村镇银行产生声誉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资经营时间短,资本规模小、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等。必须从增加资本规模、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尽快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