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总是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词在对方的语言中能找到与之等值的对应词。英汉词义中的“貌合神离”、“文化冲突”和“貌离神合”现象 ,都充分说明了英汉词汇涵义的不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思永  郝广伟 《文教资料》2006,(35):127-128
语言间的对比可以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汉英成语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了解汉英成语间在“形和意”两个方面的“异和同”对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都是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英成语间的两种主要对应模式:完全对应和不完全对应,并讨论了各个对应模式下汉英成语间的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3.
范培培 《现代语文》2009,(10):110-112
汉语成语和英语中的idiom虽然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大量以“狗”设喻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及其应用的例子,发现汉语成语中以“狗”设喻多含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则更多含有褒义色彩。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的语言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带"鸡"字成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民族背景下的读者对同一动物形象所形成的图式知识不尽相同,这给动物成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传递汉语带“鸡”字成语所承载的完整涵义,翻译中应灵活采取图式对应、图式不对应、图式扩展和图式整合等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相当”和“rather”是汉英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相互对应的程度副词。虽然二者相互对应,但意义并不完全等同。由于来自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各自迥异的特点。拟从两个词的演变过程、语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及其产生异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认知词汇语义学关于语义和认知机制的关系来研究“吃”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构筑和衍生的词义,通过对两者原型义项、下属词义和在各自语言的成语、习语中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相似和差异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8.
张静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4-7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对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许多语言上的不同。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汉语与英语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存在许多不对应的词。本文以汉语中的成语为例,说明在翻译这些成语时,要真正译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算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来设喻,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中以“狗”来设喻的成语很多。在英语中,据L. P. Smith在Words ahd Idioms一书中指出,含动物形象的成语以“dog”数量最大。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族语言,因此“dog”一词的用法在这两种语言中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讲,狗是卑贱的动物,用狗来指人就是骂人的。如清朝时,纪晓岚的官职为“侍郎”。  相似文献   

11.
谚语和成语在语言形式、定型程度、语言风格、流传渠道、语用功能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疾风劲草”是“疾风知劲草”整合的结果。由原来的单句形式整合为趋于词的四字格形式,可以看成是一种词汇化的过程。“疾风劲草”既具有谚语性质又具有成语性质,处于边缘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大部分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各种传说 ,所以相当多的成语中仍然留有古代汉语所特有的各种语言现象。因此 ,只要认真研究成语 ,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古汉语知识。研究成语 ,也不失为学习古汉语的一条崭新路径。一、貌似双音节词、实际却是双音词组 (短语 )十年树木 现代汉语中的“树木”是一个词 ,意思是树的总称 ,而这里的“树木”却是由“树”和“木”这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短语 ,意思是栽培树木。求全责备 现代汉语中的“责备”一词 ,意思是指责、批评 ,而这里的“责备”却是由“责”和“…  相似文献   

13.
刘恒 《中学俄语》2008,(2):58-60
汉俄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与“鼠”有关的成语,“老鼠”一词在汉俄两种文化中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和含义。 老鼠在汉语中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成语“鼠雀之辈”比喻没有才能的庸人;“鼠窃狗盗”喻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具有:①结构的凝固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它是比词大、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综观近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成语使用能力的考查是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的考题中都有成语的一席之地,分值一般是3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成语的学习方法。一、明确结构明确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运用成语。从单位组合上看,成语结构主要有以下五种:(一)“二·二结构”。由两个动宾结构联合构成,如“弄虚作假”、“移风易俗”。(二)“一·三结构”。这是一种主谓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很多高校俄语系或俄语专业开设俄语词汇学已有较长的历史.词汇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以苏联的俄语词汇学论著为蓝本,有的加上一些俄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内容.如:俄语和汉语词义的民族特点;俄语词和汉语词的对应关系;俄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在结构和形象方面的对比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是应该加以肯定和提倡的.然而就整个俄语词汇学的教学内容来说也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我这里主要指的是:一、要充实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渊源流长的语言历史。丰富悠久的语言历史孕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但由于各自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英汉成语相对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是一个英语成语,在这句话里可以用这个汉语成语翻译,但在另一句话里再用这个汉语成语恐怕就不太合适,甚至根本就不能采用。例如“birdS0f。f。thel”,有的将其译为“一丘之貉”,有的译为“物以类聚,人(鸟)以群分",究竟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birdsofafeather原本包含这两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只是在具体句子中该取哪种译法得视上下文斟酌而定。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都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红“与英语“red“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象征意义方面的异同以及二者的互译关系,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汉英互译时应追求文化内涵的对应,而非字面意义的对等.这一探讨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称所有的对称、和谐、整齐为对称“整”,包括双音节词、成语、句子的对偶、排比及语音的押韵,除此之外的都称为“散”。汉英语言整散有诸多不同之处,亦有不少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了两种语言追求对称、和谐的共同心理,不同之处可能与语言符号形式自身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