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卢勤 《母婴世界》2012,(12):26-27
有位网友问我:“我家宝宝9个月了,老是‘呸’别人,一有不如意就‘呸’,还爱推别的孩子,怎么有效地改正这样的坏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辨识复句中的关系大致有两个认识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觉、浅层理解阶段。他们记住一些关联词语,然后凭关联词语去辨识关系;有的同学甚至记些口诀:“……‘因为、所以’表因果,‘或者、或者’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假设’还有‘即使、也’,……”。但,仅仅这样辨识还远远不够。汉语的词语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3.
著明教育家孙敬修先生在解释“聪明”一词时这样说:“怎样才能聪明呢?先得用自己的耳朵认真听,所以‘聪’字是‘耳’字旁;右边上边两点代表两个眼睛,要想聪明就得用好自己的眼睛,好好看;下边‘口’字,用嘴问问题,多练习;最下边是个‘心’字,光用耳眼口还不行,还得用‘心’,用心记。可这四件  相似文献   

4.
幽默笑话     
《生活教育》2008,(2):64-64
文言说话有个姓朱的财主,说话最讲忌讳,还爱文绉绉说话。那天,他叮嘱新来的小猪倌说:"记住我家的规矩:我姓朱,不准你叫我时带‘朱’(猪)字,叫‘老爷’或‘自家老爷’就行了:平时说话要文稚一点,不准说粗言俚语。例如,吃饭要说‘用餐’;睡觉要说‘就寝’;生病要说‘患疾’;病好了要说‘康复’;人死了要说‘逝世’,但犯人被砍头就不能这样叫,而要说成‘处决’……"  相似文献   

5.
张道明 《江西教育》2012,(Z1):63-64
"六(2)班的娃儿简直疯了!"校长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愤慨地说,"学校跑进来一只松鼠,一群学生跟着追,六(2)班谢某逮着了。我和保安走进教室问他,谢某说‘我没有看见,跑了。’其实,我知道他放在书包里。几十个娃儿一窝蜂似的跑,要是碰倒几个咋办啊?"这时,我才想起课间休息时看见的一幕:教学楼二楼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不仅是个能教书的‘匠’,而且是个懂研究的‘者’,更是一个能培养人才的‘师’,名师有很多,但‘教、研、导’三维名师可不多,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朱福荣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7.
升格作文是主旨或表现形式得到提升的作文。升格前作文有鲜明特色,但在立意或格式上存在不足;升格后作文在立意或格式上有了质的飞跃:或从不仅‘这样’还能那样或从为什么能‘这样’或从  相似文献   

8.
升格作文是主旨或表现形式得到提升的作文。升格前的作文有鲜明特色,但在立意或格式上存在不足;升格后的作文在立意或格式上有了质的飞跃:或从"不仅‘这样’还能那样"或从"为什么能‘这样’"或从"怎么样做到‘这样’"进行提升。评点指出升格后的作文质的飞跃之点和升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可解,为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望尘莫及。宋代王安石的《字说》中即有“波者,水之皮也”之解。请看以下几例妙解。聪明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在解释“聪明”一词时这样说:“怎样才是聪明呢?先得用自己的耳朵认真听,所以‘聪’字是‘耳’字旁;右边上边两点代表两个眼睛,要想聪明就得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下边的‘口’字,表示多问问题,多练习;最下边是个‘心’字,意思是光用耳眼口还不行,还得用‘心’,用心记。可这四件宝贝用一时一天行吗?不行,得日日用,月月用,才能‘聪明’,所以‘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训…  相似文献   

10.
升格作文是主旨或表现形式得到提升的作文。升格前的作文有鲜明特色,但在立意或格式上存在不足;升格后的作文在立意或格式上有了质的飞跃:或从"不仅‘这样’还能‘那样’"或从"为什么能‘这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吕淑相先生在为《中学语文教学论集》写的序言中指出:“一位高明的教师也应当有才、学、识这三方面的修养。掌握教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自如,这可以算就有‘识’。除此之外,还得有‘学’,那就是说,对本门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有‘学’有‘识’,还得有‘才’。什么是教师的才呢?有两个才:一个口才,一个笔才。口才不一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者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到朋友家玩,他的孩子问我:‘阿姨,你有几个罗?’我开始没听懂,便问:‘什么几个罗?’他解释说:‘手上都是圆圈的手指有几个?’我好奇地说:‘我不知道呀!’‘我帮你看看。’这孩子说着就认真、仔细地扳着我的手指看一个数一个。看后,他说:‘阿姨,你有五个罗,五罗骑白马,命还好的。我有八个罗,八罗磨刀枪,命不太好。’接着他还念了什么‘一罗穷、两罗富’等  相似文献   

14.
沉着是金     
编者推荐:用例基本上做到了‘必要而又充分’,古代和现代各举了两个事例,都能做到各有侧重;只是,从第四例的‘叙述’中发现不了‘沉者’的蕴含。本文不仅回答了‘沉着是什么’,而且回答了‘怎么样做到沉着’,还回答了‘沉着的重大意义’——在多个层面上论述了论题。  相似文献   

15.
王寿昌先生撰写的《标点符号的几个误用》一文(见本刊教师版2004年第5期),对易误用的标点符号做了较全面的总结与辨析。尽管拜读后“于我心有戚戚焉”,但有几处,笔者还想与王先生商榷。一、有关“顿号的误用”在“顿号的误用”部分中,王先生对例2句是这样分析的:“2句中的‘三、四’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否则变成了‘三’和‘四’的并列;至于序数则可用顿号。”斯言极是。但结合全句,却让人这样理解:惟表序数的数字之间方可用顿号。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如:“这两个括号中,填‘一、一’或‘二、三’都行。”此例中,“一与一”、“二与三”并…  相似文献   

16.
看新娘子     
习作内容: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鲁班与撸板》这篇课文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里面"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象声词,人们读了就有如闻其声的感觉。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习作指导:1.本次习作要求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象声词叙述一件  相似文献   

17.
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老舍在谈写作时说过:"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我有个意见,就是要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你要是一会儿‘然而’,一会儿‘但是’,一会儿‘所以’,老这样绕弯子,不但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这些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确实是指导写作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的词汇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两个词,仅是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或者说,是名词和动词的区别。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十多处谈到这一现象。例: “‘蹄’和‘踶’是名词和动词的区别(‘蹄’平声,‘踶’去声)。‘蹄’是兽蹄,‘踶’是用脚踢(第111页)。 上古渔猎时代,兽是狩的对象,故‘兽’‘狩’同源,‘兽’和‘狩’是名词和动词的关系”。(第237页)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3,(1):6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  相似文献   

20.
成语接龙比赛开始了。龙头谁来开?唐飞说“:女士优先。”杜真子就以“龙”字开头“:龙腾虎跃。”丁文涛接龙:“跃跃欲试。”杜真子接龙:“视死如归。”“错!”丁文涛说,“‘跃跃欲试’的‘试’是‘考试’的‘试’,不是‘视死如归’的‘视’。”杜真子说:“成语接龙可以用同音字来接。”丁文涛不相信“:有这样的规则吗?”“当然有这样的规则,肯定有这样的规则。”唐飞希望杜真子赢,他叫得最凶。夏林果也希望杜真子赢,这样,丁文涛就不会天天在她的耳边说成语了,所以她也说有这样的规则。丁文涛继续接龙:“归心似箭。”杜真子接龙:“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