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质量的广场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高低的体现 ,它部分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发展凝聚力。城市广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休闲娱乐。每到休息日或茶余饭后 ,市民们举家到环境优美的城市广场散步、聊天 ,逗一逗广场鸽 ,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二、文化艺术欣赏。一个设计和建设成功的城市广场是一件艺术品 ,它往往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和谐而又统一 ,再加上精美而又高雅的雕塑和美妙的喷泉 ,的确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三、疏缓交通。城市广场多位于城市交通干道交叉处 ,其疏缓交通功能不可忽视。四、政…  相似文献   

2.
一个城市就是一本打开的书,在这里人们可以读到它的目标和抱负,读到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本书中,城市雕塑常常是至关重要的点睛之笔,可以集中凝聚一个城市主导性格的基本精神,赋予城市空间积极的内容和意义。这就是人们常常以城市雕塑作为该城市象征或标志的原因。城市雕塑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艺术中非常独特与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各方面的因素。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只有放在合适的环境里,才能显示出它们的美,起到点景、衬景的作用。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璀璨明眸,体现着城市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文化空间可以指一座城市的建筑、广场、公园等物理空间,可以是一种经济制度或文化政策,同样也可以指一种城市气质或文化氛围,其能指和所指都相当广泛。本文所讨论的文化空间是指成都"方所"书店这一物理空间和在这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蕴含在"方所"书店文化商品空间中的商品属性和精品属性。书店作为建设文化名城活力元素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而作为成都著名的城市文化空间,"方所"书店被古都蓉城的文化底蕴所生产,同时也生产着新的城市文化,它是一种生产力量,参与城市的成长,形塑了成都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也不断经受着考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心理上需要更多的情感释放和人文关怀。文章生动阐述了各式各样的雕塑艺术品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它们在点缀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往往是城市广场和街道环境建设中的点睛之处,能吸引人们观看与欣赏。本文通过对连云港海连路景观雕塑设计案例的解读,具体阐述景观雕塑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设计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场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根据功能和性质,分为不同类型.在进行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比例尺度概念、有序组织广场空间、重点突出广场主题等原则,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少年文艺(南京)》2011,(10):F0002-F0002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城市广场也被称为“城市客厅”,它不仅承担着休闲观光、交通集散、商业服务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一个城市个性化的历史经历也造就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特色,应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命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和建设入手,以环境营造为重点,关注其地域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   当前广场已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在这股广场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各地城市纷纷建成了一批广场,但由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9.
一、广场的大与小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魁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二、广场设计广场设计首先要遵循“整体协调,以人为本,个性特色”三大原则,这是不难做到的,再设计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这个主题业主往往看得很重,认为修建一个广场就得表达点什么,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体现于广场之中,有些广场规划罗列了龙文化,冰雪文化,企业文化等达六七种之多,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0.
市民休闲广场是一个城市风貌的体现,一个城市休闲广场的绿化建设水平和层次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还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本文从市民休闲广场的功能出发,对休闲广场绿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性原则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充的经济也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南充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一些指数比较可以看出这十几年南充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二是通过寻找一些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居民收入水平和市场物价水平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较大影响.且预测出未来三年南充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常熟市通过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转变观念,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全局来理解;实践中,要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作用,提高建设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整体进程中最为深刻的层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快,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景观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相脱节的现象,使农民市民化问题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实际上,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的转变与农民市民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地促进社会空间格局从分散布局到空间体系的构筑、社会空间流动从地域凝固到空间开放的催化、社会空间治理从政区分割到区域联动的形成;而这一系列重大变化正深刻地表明,农民市民化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进程,同时也是城市形态变迁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文本的视角解读城市是拓展研究城市思路的一个重要路径。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正推动着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迈向深入,并且对城市空间的消费模型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城市数字文本中,产生了诸如服务导向型、虚拟导向性、即时导向型和身份导向型等多种虚实结合的新的消费模型,使消费从时空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城市数字文本消费模型的升级和转型,由此也大大加速了城市本体的流动性,促使实体城市与虚拟城市深度融合、彼此渗透的"流城市"模态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进行利益的调整,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化解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诸多的不和谐因素中,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品供给制度上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统一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精神的构建。但从现状来看,我国许多城市对城市精神的构建仍处于低水平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指导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国城市,其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学者对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现状基础上,基于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系统构建了城市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甘肃省部分城市数据,依据因子分析模型与因子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并进一步消除了指标体系的冗余,实现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电子政务存在着政府业务之间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GBC管理模式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应用中的一个创新课题,它主要是针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通过与现有各类电子政务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GBC管理模式强调政府、企业、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利于创建有序、和谐的城市管理局面。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新起的城市在物理景观上越来越趋同,城市的内在精神特点越来越明显。一座城市。只有有了自己的城市精神,才会有城市的精、气、神。培育城市精神,必须强化市民城市精神意识,加强政法文化培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实践城市精神,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栽体。努力实践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城乡二元分割等特征,这塑造了我国城市犯罪的产生、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表现为明显的集聚性、高发性、类同性的现状以及多元性犯罪方式、方法的发展趋势。为此,我国在治理城市犯罪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打击、系统预防等原则,必须采取传统的重点治理与现代心理防控相结合等手段。只有这样,我国日益多发的城市犯罪现象才能得到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