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和现实思考,顺应课程目标与内容发展研究的基本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需要从情意态度、能力和知识维度展开讨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素与定位出现新的特点,地方与学校在课程实施中要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松散的知识形不成智慧,零散的技艺构不成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以及对学生发展过程影响的充分性。常态、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关注本课程的目标问题。五年多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表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课程目标的随意性与模糊性、非连续性与非可持续性、表层化与经验化等局限。  相似文献   

3.
2022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新的机遇与挑战。课程目标、内容和活动导学体系优化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优化的关键。目标优化需要恪守素养导向基本立场,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在地本校转化与表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优化需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历史演进特点,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优化思路,建立本校内容框架;导学体系优化需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标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及活动导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侧重教与学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学科课程着重强调间接经验的单向授受的"教",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学"是其最为鲜明的表征.在凸显活动课程优势地位的同时,冷静"实然之思":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样态、课程评价等方面面临着学科化、去知识化、活动化倾向,主要症结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嫁接而产生异体排斥.继而需要呼唤活动课程"神韵"的回归:厘清课程性质,避免落入学科化窠臼;延伸课程样态,规避活动化倾向;提质课程内容,扼制去知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郭元祥 《福建教育》2006,(12A):50-51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内在要素,是指每一门课程实施所应达到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质量规格或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增进学生对自然韵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娟  李广洲 《教育探索》2003,2(12):19-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适用的对象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问题解决教学操作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能够较其他教学方式更有效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都应发挥其落实劳动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大课程视野,从横向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要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借助学科教学加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要对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线索进行合理设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块内容有效沟通;从纵向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加以衔接,使课程实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系统构建,从而整体推进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教授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果,涵盖了教学活动的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方法策略、保障条件和效果评价等基本范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逻辑,然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主体、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5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辩证融通的课程目标、建构适应时代的课程内容、合理定位学生主体性角色、探索拓展课程实施渠道和推进完备的课程评价机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革构想。  相似文献   

10.
指导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课时要求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取向上以直接经验为主,其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领域,学生面对的是“生活世界”;在实践方式上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其等同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论文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基本内容,从实践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进行剖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实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之一。温州市初中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生成性的,突出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构建从自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出发,在内容选择与组织上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目标为核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个人这三条逻辑线索之间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表层化实践是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一个突出困境,主要表现为课程地位的边缘化、课程目标的模糊性、课程内容的去知识化、课程成效的虚无化。这一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学科课程至上倾向、普适性目标取向、课程统整意识欠缺、忽视课程评价的作用。为此亟须确立课程地位、制定精准性课程目标、超越学科边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以保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志宏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确立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明确把学生导向什么方向.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高职课程目标的内涵与结构方面.课程目标作为预期的课程结果.具有四层含义:师生双方共同的目标:一种预期结果.而不是现实的变化: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结果,是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的。  相似文献   

15.
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和活动两种逻辑,职业教育课程逻辑体现学科逻辑解构和活动逻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围绕活动组织学习经验合乎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应遵循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课程目标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目标是现代课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内容层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科类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三个层次,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由专家来完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除了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它对课程编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取向、经验取向、能力取向的课程。由于没有其他学科课程那样的内容标准和统一教材,因此本课程制定活动主题目标的途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任课教师较少,而且普遍缺乏目标意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着不明确、不具体、不成体系的弊端,严重制约了这门课程的有效实施。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是一项开展了10年的区域性大型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了适应新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将活动上升为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论述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课程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其实施需要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意识,即对课程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要从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多维度地整体规划教学活动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这点考量,教师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序列化指导,无疑是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形成方法论,深入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规律,建构课程指导的目标序列化体系,这对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