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教材知识;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是实施课程直接而必要的条件。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而为课堂教学服务呢?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学科特点,我尝试从课外作业中提炼课程资源并用于教学,引导学生从已有道德经验和思想认识中探索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3.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的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设定,即"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真正的道德学习只有建构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将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嵌入课程教学,彰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性、实践性课程性质。徐兆宏同志着眼学生人文素养内在提升,对九年级上下册《运用你的经验》30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探析,在不同类型经验聚焦的人文素养切入点和落脚点上做文章,较好地发挥了栏目的引领与导向作用。每一点思考,都能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体现出道德与法治教师强烈的、由内而发的使命自觉,这是统编教材教学须着力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体介绍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以下简称《编写建议》),初中学段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宪法教育。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理解权利义务"为题,介绍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宪法核心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导向,而思品学科教材的工具性、导向性更高,其"一举一动"都意味深刻,所以研读教材本身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2016年秋季《品德与生活》教材被《道德与法治》取代,不是同一教材名不同的文字表述,也不是"道德"与"法治"两个内容的叠加,而是将品德课程教学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对于大多数为兼职的思品教师,如何教授这门课程,使得课堂忠实于教材而不偏离课程目标,用好配套的课件可谓是一条捷径。同时,教师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教材每一板块所蕴含的"画外音",是取得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全面铺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确立新课程教材观,提升有效驾驭教材的教学功力,教师需要有效地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创生教材,做到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促使教材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曾志伟 《中国教师》2020,(5):105-106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单一的品德培养方向,将法治教育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深化。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学校实际教学现状,从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教材、教学全面改革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做最好的自己》是新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中的一课,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寻求自信的支撑点,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家庭作为学生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是儿童品德生长的原点;而《道德与法治》课,更是要教师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儿童的变化,走进儿童生活,让  相似文献   

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生活,课程首先要关注儿童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依托教材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逻辑的过程中,儿童生活关注不够的原因主要有:对教材研读不够细致,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于依托儿童的生活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教材充分利用,基于儿童学习活动的教材“鲜活”呈现,基于儿童道德成长的教材内涵挖掘。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呢?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儿童的生活是整体性的,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植根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道徳"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实施贴近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品德》更名《道德与法治》,强化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按照这一要求,教育部要求,今年9月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要求更高了。品德只是个体的品德,但道德的覆盖面则更广、要求更高。法治也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2.
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不仅在名称上做出了调整,在教材内容、教材的呈现形式和教育理念上也进行了较大改编。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出背景从2016年9月开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此次更名,不仅是课程与教材名称的更改,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如教学内容更加与时俱进、知识体系重新建构、栏目设置更加多样、素材选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在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新变化,与之前的《思想品德》相比,《道德与法治》教材古文出现的次数增多。我统计了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上册5本教材,发现一共有87处使  相似文献   

14.
袁世翠 《学苑教育》2019,(14):73-73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主要表现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个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就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一条阐述: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实践都是建立在个人的情感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对学生动之以情至关重要。如何动之以情?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93):124-125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实践性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需要在尊重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并整合课程资源。诸如开发以时事政治、中华传统节日、"八礼四仪"、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更有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就会真正起到了走进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制主要围绕着大课程的纲要,其分别是《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而据我国《纲要》强调,该课程的活动性较为突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祝健 《山东教育》2020,(10):54-55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课标中不难看出,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体现了本课程的理念,将道德与法治和儿童的切身经历真正结合到一起,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旨在培养、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如何上好新教材,是每位教师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王有鹏同志通过解读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以成长为主题,全方位地展开分析,分别说明了有梦就有希望、学习点亮生命和做更好的自己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为七年级部编教材教学解读系列开篇之作,以期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师真正理清教学思路、深度理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晟 《甘肃教育》2020,(4):92-92
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入实施,家庭生活资源挖掘和运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积极挖掘和有效运用家庭生活资源是《道德与法治》实施的重要保障。《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理念下的德育课程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家庭生活课程资源的挖掘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更应关注日常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利用家庭生活素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课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