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1年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教育技术装备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民族县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10,(2):39-39
四川省教育厅近日透露,2010年四川省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四川省在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基础上,将尽快启动彝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从而提高全省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改变民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本地教育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落实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精神,2000年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结为友好对口帮扶区县。签订《对口支援意向协议书》以来。武侯区党委、  相似文献   

4.
2001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教育战线的干部群众抢机遇,齐心协力,大力实施《十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省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省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郑泰安指出: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符合我省民族大省的省情。近些年来,尤其是第一个《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现代教育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民族地区人口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此次《四川纲要》明确提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11,(1):134-136
成果名称:民族地区以"做研究"为特征的规模化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申报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 团队成员:边绍明、何良仆、赵建宁、李曦、景志明、徐淑霞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城关小学杨瑛老师,在2007年9月参加了学校"以微型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验研究",她研究的子课题是"中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谈起研究的收获,杨老师幸福地说:"研究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我在研究中成长起来。"她把课题研究比作充满惊奇的探宝历程、曲折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推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政府为四川省九寨沟县中学专门配备了卫星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专用设备,由东方闻道公司联结中华名校成都七中对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实行远端直播教学.这为共享成都七中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四川省九寨沟县中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实现该校跨越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千里大凉山,遥远、神秘而又气势磅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在地,也是全国唯一由奴隶社会形态一步千年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地区。全州人口420多万,有彝、汉、藏、回、苗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凉山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受经济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凉山的民族教育事业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2001年初,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民族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行动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四川省将每年拿出3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计划同时要求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加大与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教力度。凉山的民族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9.
以追赶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借力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下称《行动计划》),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探索立足和服务当地、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模式———“峨边思路”揭示了峨边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些内在奥秘,再次说明了无论教育的基础多么薄弱,办学条件多么艰难,只要具备政府这个“最大的推力”,善于发掘和调动自身潜能,发扬艰苦创业、改革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科学…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民族、  相似文献   

11.
我省民族地区,多属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也相对落后。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振兴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自《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甘孜藏区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受民族特殊性、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藏区的英语教学相对薄弱。本文通过梳理甘孜藏区基础英语师资的现状、原因,就英语师资继续教育、培训对策、人才引进、提高教师学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以期为甘孜藏区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顺利改革与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师培训体系,事关民族地区教师素质的提高。笔者在从事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所2005年立项课题“藏区教师职后培训的区域化发展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藏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实际,针对藏族地区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建设做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藏区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一、构建藏区教师区域化培训体系的必要性。(一)藏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性背景。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滕星教授在《民族教育学通论》一书中认为,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的稳定共同体,民族教育就是对该…  相似文献   

14.
文摘     
《中国民族教育》2009,(3):48-48
国家投入近6亿元支持青海藏区教青;四川省今年投入5亿元用于民族地区教青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5.
甘孜藏区教育在“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与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相继颁布实施,为甘孜藏区教育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本力求从甘孜藏区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甘孜藏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夯实基础教育,做强做精高等教育”的对筻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总人口为415.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94万,占总人口的47.23%,其中彝族人口占43.6%,面积为6万多平方公里。州内高山、深谷、盆地、丘陵相互交错,山高坡陡,山河纵横,人口居住十分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多数中小学生上学路途很远,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种艰苦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我州举办民族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批转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行动计划》),为我州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怀和扶持…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省委书记周永康在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号召,贯彻《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就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部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都教育学院3月1日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并拟定对口支援计划。同时,院团委正式成立了由卢晓东副院长任组长,团委书记汪红任副组长的“新芽支教”委员会,并根据学院扶贫支教计划的统一安排,制定出团委“新芽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将校对校对口支援作为基本形式,近两年来推动了四川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校-校对口支援中,支教教师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支教教师完成任务的质量取决于诸多因素,而其中对支教教师的素质要求十分重要.因而在支教前,对支教教师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重点讨论了支教前教师培训的意义、内容、策略及组织管理,以加强对口支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绿色耕耘———京郊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促进北京教育均衡发展。该计划中政府投入教师培训和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别的思路为全国教师培训提供了借鉴。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从2004年至2006年,为远郊十个区县的每所中小学校每个学科培训1名骨干教师,每位骨干教师培训480学时。并以他们为“种子”使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高尚的师德在京郊乡以下学校生根、发芽、开花,5年结出丰硕的素质教育之果。到2005年1月,第一阶段培训已经结束。收获之余,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总人口90余万,辖糜定、泸定、丹巴等18个县。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7万余人,教职员工1万余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甘孜州教育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发展极不平衡,是全省教育落后地区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难题,2001年,四川省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11年来,甘孜州通过集中办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举措,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民族教育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而在实践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教育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名对甘孜州父老乡亲满鲁感恩和热诚的康巴汉子,用他特有的实千精神、富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甘孜州全域康巴儿女的教育负重前行,在他的努力之下,甘孜州藏区的孩子们正朝着“从能读书到读好书”的目标快速靠近,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四川省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