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广阔自由空间施展才华,以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因为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 ,作为高校教师怎样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实施创新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首要目标。创新教育应以各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渠道 ,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者虽然侧重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者虽然侧重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生能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有所作为;独立自主、追求新异、敢为人先、意志坚强;具有深刻的认知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新颖的思维能力。显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高级阶段,它除了涵盖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这三大要义之外,还增了创新人格培养这一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评 《高教研究》2005,21(1):21-23
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7.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规划及要求 ,使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全面展开。笔者认为 ,无论是在中央 ,还是在地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完成时代赋予教育的这一历史使命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创新人才。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是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 ,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 ,以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 ,缺乏创新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管理,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其目的是研究培养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张延宏 《成才之路》2010,(13):27-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了要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此而确定了21世纪的教育 ,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也进一步明确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将成为跨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中学创新教育的定位在跨世纪素质教育过程中 ,实施创新教育定位在 :学校创新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就是创新思维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的世纪,要开展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创新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建构扩展学生科学知识的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挖掘潜能、开发与培养实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重要部分。所以,笔者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在学生自主思维、…  相似文献   

16.
方应会 《考试周刊》2012,(70):179-17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2):147-148
化学教学应该以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为教育思想,追求一种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化学素质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品德思想,既抓学生的创新教育,又抓学生的品德教育,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在兴趣、激情的支配下学习化学知识,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德育创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 1条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 18条指出 :“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从这两条中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创新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得有能够胜任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作为专门为小学培养师资的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着力研究什么是创新教育 ,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怎样培养能够实施创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