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电影是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直至目前国内对青春电影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笔者结合时代特征与电影创作实际情况,对青春电影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不同时代的青春电影归类整理,分为“反抗青春片“、“革命青春片“、“伤痕青春片“、“感伤青春片“四大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蒙 《文教资料》2013,(31):143-145
21世纪以来,台湾涌现出大批青春电影,它们在题材、主题、影像风格等方面都与以往的青春片有所不同.呈现出了新一代青春电影的独特风貌,使20-~90年代末陷入低谷的台湾电影绝处逢生。本文以台湾新生代导演林育贤电影事业的发展为研究主线,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导演群体、类型分布及关学特征。并对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制片体制下,导演林育贤如何寻求生存之道,在遵循当下青春电影共性审美的前提下,如何突破重围、另辟蹊径,探索出的具有自身独特美学意义的影视特征,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市场路线,获得电影艺术层面的升华和影片高票房收益的双赢?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上通常所说的儿童电影,实际上是指为全国三亿八千万小观众观赏的少年儿童电影,从幼儿园的娃娃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都是它服务的对象。自然,诸如《青春万岁》、《红衣少女》、《失踪的女中学生》、《我和我的同学们》、《豆寇年华》、《普莱维梯彻公司》等哄动一时的校园青春片,也应该是儿童电影评论工作者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又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国产青春片火了,《匆匆那年》上映几天就狂卷数亿票房。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今天的"匆匆",青春三部曲乘着怀旧东风,票房一路昂首挺进。然而,伴随这几部"青春片"大热的,还有不断的争议。印象中的青春片,应该是"那天天很好,而你正好穿了一件我很喜欢的自衬衫"的感觉,空气里都漂浮着荷尔蒙的气息,情窦初开的他羞涩试  相似文献   

5.
李航 《成人教育》2013,33(1):122-123
文章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对其早期的实验小说创作理论包括物象描写、"摄影机眼"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罗伯-格里耶在电影小说领域的创作进行阐述,从而对其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青春片一直是泰国电影的类型标杆,但主要侧重在表现青春恋爱与少年成长等话题,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天才枪手》别具一格,在青春类型片基础上,更侧重关注社会层面,使人们洞察校园题材下影片背后折射的社会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关注和反思。这部影片选择一场真实的作弊事件——2014年亚洲SAT作弊案,讲述天才高中生小琳凭借其高智商为同学在考场上作弊来换取利益,并主谋策划STIC标准化考试的大型作弊案。本文将主要在教育体制、阶层差异等方面探析泰国青春片的转型趋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当代青春电影为研究对象,将当代青春电影置于20世纪末期至后现代主义文化、另类文化、青年文化等文化现实背景下,对当代青春电影进行精神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归纳出其精神特质,寻找当代青春电影在当代艺术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日本电影史的显在现象,青春电影的流变一直贯穿着整个日本电影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整个传统文明了出现了社会语境的剧烈冲突,传统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分裂立即被敏感的艺术家所捕获,他们纷纷以此为题材开始大量的影像创作,出现了青春电影的创作高峰。本文从青春电影的生成、电影文本主旨的传示和典范性文本的影像风格反观80年代的青春电影,为青春电影勾列出明晰的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批评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1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18年全国范围内第一场跨地域的电影学术研讨会,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的论题,从如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李玉本人的作品而言,《万物生长》之前的影片,无论主题内容还是风格特色上,都与这部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影片《万物生长》里导演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色,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下青春片的创作特征。本文从电影类型、视听风格、角色塑造等方面,来剖析该片中导演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华语青春片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青春片的主要接受者,大学生成为其迅速发展的重大推力.文章梳理了华语青春片的创作脉络,厘清了青春片文本叙事的正面与负面价值,对其存在的价值观偏差提出了警示,指出了影视创作者、观影群体、高校应担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任志航 《文教资料》2014,(10):66-67
2012年中国台湾上映了一部青春题材电影《女朋友·男朋友》,电影之所以赢得观众的认同,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对青春的独特感悟。近年来,台湾电影以盛产青春题材影片而形成特色,众多影片对于青春的诠释可谓纷繁复杂,而关于青春究竟是什么?导演杨雅诂在他的这部影片中给出了自己的清晰理解。  相似文献   

13.
青春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创作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媒介,对认识美国社会与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名扬四海》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青春电影,在传递青春与梦想的主题之外,也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在多元文化、艺术创新、教育理念、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微观变化,从而体现出严肃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李杨杨 《文教资料》2011,(36):159-160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长达近4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坚持不懈地在银幕上塑造着英雄形象.坚持英雄主题的表达。通过对伊斯特伍德影片英雄主题的研究可以进而发掘这些影片获得良好商业回报的原因.探析其英雄形象的艺术价值。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创作可谓是近40年来好莱坞电影创作的缩影,通过对其研究可以窥见整个好莱坞英雄主题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青春电影进入怀旧的文化生产和营销青春的阶段,呈现出模式化的审美特点。《少年的你》采用跨类型的创作方式,将青春、成长叙事置于社会语境中,选取尖锐的现实题材并展开,打破怀旧滤镜,在反怀旧话语中解决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聚焦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纠正了怀旧青春电影中“成长落空”的问题,实现了成长叙事的新变奏,并且细腻谨慎地在人物形象中注入了对校园霸凌的理解,为青春电影走出同质化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青春是一个魅力无人可挡的事物,它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青春苦短,永不复返。然而,青春亦然有其残酷与忧伤的阴面。文章就通过对青春残酷电影与青春残酷绘画的缘起、代表人物以及叙事特征进行分析,表达了青春的挫败与尴尬,传达了艺术家们对"青春何处安放"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的世界。歌曲旋律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19.
日本青春励志电影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励志电影是一个新兴的电影类型,特别是在日本,这种类型受到了关注和好评。本文从青春励志电影在日本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励志电影的比较及其艺术特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7年,电影《芳华》刷爆了朋友圈,人们或感慨那一代人的青春,或惋惜剧中人物的命运,或回忆自己逝去的青春等等。本文将原著和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大致总结出"内衣事件"、"触摸事件"、"装病事件"这三个主要事件,结合改编中的一些细节来分析电影《芳华》在原著基础上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