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战友和夫人许广平女士是人们熟知的,但作为他的结发妻子——朱安夫人,人们恐怕知之甚少。她与鲁迅的结合,完全是出于鲁迅母亲鲁瑞的意愿,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件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只好好好地供养它。”(林辰《鲁迅事迹考》)朱安小姐,原是鲁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内侄女,1880年生于  相似文献   

2.
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而倾听学生的意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倾听一是出于礼貌和对学生的尊重,听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二是要"会听",要善于分析思考别人说话的意图,通过谈吐引导洞察学生的内心。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而且又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郭沫若语)胡耀邦同志在一九八○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鲁迅先生从事十八年教育,做了八年教师,从浙江两级师范到北京师大,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大家应当向鲁迅先生学习。 鲁迅认为,教育总是和政治、社会状态相关的。从这一认识出发,他把教书育人作为从事教学的指导思想,辩证地阐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培养和造就新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年。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不论我是担任班主任.还是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出于一种特殊的情感.我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说课,要让听“课”者有所得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前说课”,内容是鲁迅的《雪》。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哪些作品,以及阅读这篇课文会遇到什么困难。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明确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历史几多巧合。不知1925年3月11日北京的天气如何,但这一天确实值得记忆,因为这一天晚上,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都在写情书。一位是自称小学生的许广平,她白天听鲁迅上课,晚上的时候给鲁迅写了第一封情书。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自己从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巴金先生也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鲁迅先生的话也许说得有些偏激,但事实证明这话是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至今没有听说过哪位作家是听小说作法听成作家的。巴金先生的话其实是说出了文学创作的实质。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它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我们。一切应出于自然,顺应自然,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作品追求的最佳境界。正如先哲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他并不是针对写作而言,但我们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人,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伟大成果。鲁迅作品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鲁迅作品的教学当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宏观上把握鲁迅作品的教学,从整体上认识鲁迅作品,交给学生开启鲁迅作品的钥匙,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下面即是笔者近30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21):42-43
<正>好作文就是要智慧地说真话,而教师应该为孩子们说真话保驾护航。如今套路文章太多了,直接导致作文失去它本该散发的魅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拜读了吴勇老师所著的《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一书,顿时心生惊喜。"童化作文"这一理念,不正好解决了当下小学生写作"假、大、空"的病症吗?它不是简单地出于学术,而是出于良知;它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山谷,与鲁迅先生的那声"救救孩子"相呼应;它  相似文献   

10.
董水龙 《师道》2006,(1):27-28
温老师:您好!2004年7月31日下午,笔者有幸在鲁迅故里举行的鲁迅纪念馆新馆开馆暨鲁迅作品和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聆听了您作的《鲁迅作品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后又无数次拜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8期),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您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存在的问题,一是鲁迅研究界的新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二是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三是教师的修养素质不足造成无法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影响了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影响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不论继承鲁迅精神遗产的知识分子与鲁迅构成如何深刻的对话与契合,圣化的完美意识从一开始就限定了他们的致思框架。圣化的本质是道路指引和道德典范的问题,这与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形成了“中间物”意识的鲁迅是相违背的。无论是出于精神情感的内在需求还是意识形态的外在要求,对于鲁迅道路的净化与提炼,都无可避免地对鲁迅原质世界的真实性、丰富性构成了简化与损伤;而越是完美无缺的叙述形式,越可能使鲁迅的真实性遭致更为深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柔情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  相似文献   

13.
黄中海老师是绍兴鲁迅中学的特级教师.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于最近两三年里连续出版了<鲁迅与方志敏>(中华书局,2001.7)<走近鲁迅>(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和<鲁迅与日本>(远方出版社,2002.10)等三本研究鲁迅的著作,实在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无悔的人生王大川已经49岁了又一次走进课堂,请听一听毕业时将是52岁的大学毕业生王大川的自述。鲁迅先生说过:“我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我是1963年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成了首都第一批上山的林业工人。在京都延庆山区工作了21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16.
陈萍 《文教资料》2006,(4):38-39
鲁迅因有了用文艺来改变民众精神面貌的志向的主观原因,以及“五·四”前夜新文化运动的爆发的客观原因,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篇章的小说集《呐喊》。《呐喊》有着分明的启蒙主义的创作特色。一、鲁迅的启蒙主义,就是反对一切封建蒙昧鲁迅东渡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出于救国救民的理  相似文献   

17.
庄婕 《小学语文》2009,(6):46-4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周晔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几件小事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一场师德报告会,报告中的"我捧着一颗无私的心"、"献身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字眼,让我听了之后心里有些难受。对父母、对爱人、对子女的爱,是出于本能;对字画、对奇石等物的爱,是出于兴趣。面对一群与自己毫无关系、智力发展参差不齐的孩子,你的爱的源泉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放了寒假,我便一直在读一本名叫《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的书,它给了我精神上的满足,其中,我对鲁迅深有感触。——题记鲁迅,一个响亮的名字,单是听上去,就令人振奋不已。鲁迅是一个尖锐而又深刻的解  相似文献   

20.
出于思想的深邃性和形式的独特性,鲁迅选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历史的隔膜、语言的艰深、隐晦的手法、复杂的主题成为初中学生“悦”读鲁迅的障碍。本文试从阅读经验的生成过程入手,依次探究学生“走近鲁迅”的发展路径:教师必须依托学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借助预习提升授课效率,经由课堂教学唤醒学生必要的生活经验、补充新的语文经验——通过开启语言之锁、解读典型形象、消融历史隔膜引导学生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与思想世界。但学生阅读鲁迅文本的经历绝不会在课堂结束后就告一段落,只有当学生养成重读经典的习惯时,阅读文本的可持续性才能得以建立,以便为新一轮的理解创造螺旋式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