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并轨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并轨后毕业生的就业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过去的“双包”逐步变为“双自”,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要实现公平合理的“自主择业”,首先要有一个发育成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个市场应当是毕业生行使择业自主权的主要场所。而对就业市场施以必要的调控手段,既是市场本身健康发育的需要,也是保证毕业生公平竞争,保持自主择业有序性的重要环节。一调控,故名恩义,就是调节和控制的意思。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调控,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要提高系统的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建立了“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毕业生直接进入人才市场,通过公平竞争来落实就业单位。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困难。本文试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作出探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是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资源配制的客观要求。目前,十分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竞争,已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竞争的作用、现状以及应有的对策措施,意在探求毕业生就业市场建康有序发展的规律,实现人才的公平竞争,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表面上是毕业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问题,反映的却是当前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本质上则是体制背后的国情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才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才可能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6.
在日渐拥挤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为了寻求到更新、更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康庄大道”,大多数高校的战略都是选择在过去的市场空间中和企业之间展开一场“讨价还价”的“推销”,而这样的路将如何去面对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巨大变化?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着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与需求保持相对平稳的问题、供需两旺与供需两难同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毕业生就业流向过于集中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引入市场营销理论 创新高校就业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形势下迈向市场化,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及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市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就业市场化的新形势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新认识、新观念、新举措,要用市场的机制和眼光、用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来解决就业问题,要树立“以销定产、以销促管”的新理念,将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到“市场营销”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新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新的就业观:现在只有文凭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已越来越受到冷遇,面对这种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心态,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一个新动向。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纷纷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太完善,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由市场配置人才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天津师范大学的高晓宇同学说,就业形势严峻,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凭自身实力和专业优势找个好单位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意味着我们的“双向选择、自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和国家干部身份;向往中心城镇或沿海发达地区,不愿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形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严峻和就业岗位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政策法规不配套;就业环境不理想和门槛过高;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差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机制;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和用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要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抓住机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等教育日趋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异军突起,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的同时也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近年来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的背景下,高职生心理压力日趋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偏差,影响他们的顺利就业及身心健康。因此,对高职生健康就业心理的研究和培养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应,毕业生体制也逐步由“计划”走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带动了人们就业观念方方面面的转变,也引发了长期居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导地位的“政府”职责的微妙变化。于是,围绕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现在毕业生就业面对的可谓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竞争环境,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公平竞争就业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必须凭借优良素质参加激烈的角逐。毕业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成为竞争的最终赢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交谈掌握的情况谈谈毕业生就业应该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依赖于就业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其中,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尤为关键。为了准确地了解2004年就业形势,全面掌握校内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策划并实施了“山东大学就业市场调查”课题,对山东大学200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进行了问卷访问和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从计划分配逐步转向“双向选择、供需见面”,走向毕业生就业市场。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行“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克服了过去计划分配中用人单位“想要的要不到,不想要的硬给你”的弊端,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提供了一条最佳捷径,需要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才,用人单位可以自己确定。毕业生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特长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以说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将培养人和使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直接反馈给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自卑、自傲、焦虑、怯懦等诸多心理问题。本文阐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的成因分析以及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和正确调适,帮助毕业生消除就业心理问题,顺利就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立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模式。即: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投资,提高就业市场运行效率;健全就业市场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毕业生自身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毕业生择业的“投资意识”,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了“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为此,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除了依靠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外,还要发挥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由学校与各级政府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单位。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学校如何指导毕业生就业,毕业生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拓宽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来,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即综合素质,才能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就业,过去的“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必然要被打破。对于高职生来说,由于其客观上存在的和普高生的差距,也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