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生描述问题,即“提出问题”)——答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这个过程中“引疑”是关键,笔者总结了七种引疑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启问所谓启问就是启发学生怎样发问。这一步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完成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也能使学生知道怎样发问———就是不能随便提问题 ,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有价值。所以教师在新课改中要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之间提问或学生向老师提问 ,做到每事多问 ,每题多问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怎样发问了。二、自问所谓“自问”是指学生自己学习或做事时向自己发问。古人曰 :…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面广,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总会提出各种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谬问”。当然这种“谬问”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问题,只是背离课文主题,如不及时引导转化,浪费有效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而转化不当,又易挫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而要掌握巧妙的转化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中转化学生谬问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而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接着一个地发问,问题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很少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互动演变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泛泛形式,老师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输”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善于“发问”呢?实践证明,善于“发问”的学生,看书认真仔细,有阅读兴趣,有“俯而读,仰而思”的良好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阅读时就能透过语言文字所反映的事物现象,发现问题,甚至有时捕捉到意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对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是有启迪意义的。根据胡适先生的人生“三味药”,我们似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其一:炼制“问题丹”。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表现形式,教师要努力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并能掌握好火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向已知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具魅力的教学就是在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发问才合理呢?发问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指正。一、以问引趣,激发思维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  相似文献   

9.
有疑而问,由问导思,由思出新。敢想、会思、善问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而思考的实质即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没有,坐在教室里受“驱使”、“奴役”,谁还乐学?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挑战教师和书本这些所谓的权威。学生发问时,教师要乐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发问中的智慧火花,给予表扬与肯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价值(也是学生自身价值的显现),进一步激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至少我能想到的就有以下10点——1.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2.向老师发问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3.解题方法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了变教师提问为学生发问的“学问”式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学问”的切入点,使学生克服“学问”的盲目性、随意性,有较深刻的体会。一、解题入手,据题发问文章的题目乃文章内容、中心凝练的体…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继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为此,日常教学中要经常贯彻下列做法:一、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的“疑”,指的是问题,也就是矛盾,“行疑”继而“发问”是思维的初步,一切知识的获得都得从发问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开扩学生的思路,教他们会思考,会提出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教学时有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互动环节:比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来接下半句;教师习惯性地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学生无需任何思考,甚至可以不去理会教师究竟问的是什么问题,就可以机械地用“对”、“好”、“是”等来对付。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主发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质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行为。鼓励学生自主发问的情形在数学课、科学课中较为常见,而在语文课中就非常难得了。那么,语文课是否需要让学生自主发问呢?笔者认为是必不可少的,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发问才合理?发问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以问引趣,激发思维。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悬念问:“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学生兴趣盎然,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欲望自然而生。又如上“韦达定理”之前,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会不解二次方程求出两根和与两根积,你们行吗?”试探商量的口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大有跃跃欲试之势。这样的提问具有振动学生心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发问"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发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步,也是真正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启发和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学生很少或几乎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更没有学生执着地追着老师问问题.数学课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勇于并善于发问.然而,阻碍学生主动"发问"和有效"发问"的因素还很多.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日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我们在听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仍很少,就是在一些国家、省、市各级的优质课中也是这样,那么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授信体变成主动发信体呢?要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机会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很少给学生有主动发问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和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有意向”的活动,占用了课堂时间的全部。很少有教师会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有一次,一位上海特级教师讲《小马过河》一课,下课铃响后,教师准备走时,突然一位…  相似文献   

19.
戚国菊 《科学教育》2006,12(4):22-23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它、完成它;另一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分析来提出问题。1提问的意义教学中的提问有一定的渊源和重要意义,教学的提问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昆体良认为:“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来测验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如果在学校的一节课上,学生不是积极地…  相似文献   

20.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问是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求索性的心理倾向,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发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