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今文的学风,而此多元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也使广东成为清代经学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创办了新式书院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旨在培养有"经世致用"、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书院提倡德才兼备;主张因材施教,自由探讨;强调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学术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确立破旧立新、推举学长的教学体制.倡导了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阮元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清末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11,(12):F0003-F0003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8月,现呈现出一校两区(初中部在应元路,高中部在科学城内)的发展格局。应元路21号校区是广州二中的母体,她曾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院学海堂,  相似文献   

4.
广东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府,设在广州市越秀山上,创于道光四年(1824),倡议创办人是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政、浙江巡抚,嘉庆二十二年(1817)出任两广总督。阮元重视文教事业,在粤九年,颇有建树。除了兴办学海堂外,还组织人力重修《广东通史》。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8月,现应元路21号校区曾是清代广州著名的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的所在地,书香浓郁,闻名遐迩。陈澧、朱次琦、梁鼎芬、梁启超等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现应元路21号校区是学校的母体,她曾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所在地,书香浓郁,闻名遐迩。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陈澧、朱次琦、梁鼎芬、梁启超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早在1956年,学校就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年8月,现应元路21号校区曾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的所在地。近代岭南的风流人物陈澧、朱次琦、梁鼎芬、梁启超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学习过。1871年(清同治十年),在应元书院攻读的顺德举人梁耀枢高中辛未科状元,被传为"应元佳话"——风流人物辈出,给斯地赋予了神奇与灵秀。2005年9月,地处萝岗区科学城的高中部校区正式启用,倚苏元山(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6-100
广州书院文化是广府传统教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源于南宋晚期,以广州范围内出现第一间略具规模的书院——禺山书院为标志;逐渐形成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以正德十二年陈献章入祀云谷书院为肇端;清朝中晚期,受益于阮元督粤重振岭南文教之风以及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建立,广州书院文化步入繁盛期;清末随着"书院改学堂"的新政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广州书院文化由此走向衰落并逐渐凋零。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乾隆二十二年前,由于科举不试诗,清代诗歌教育发展有限.乾隆二十二年后,因科举考试的推动,诗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至嘉道年间,诗歌教育在全国书院教学中制度化、普及化、模式化,被时人广泛接纳.此外,乾嘉学术巨擘阮元创建的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清代后期出现的学术型的经古书院讲授经、史、词章,其中包括古近体诗.诗歌教育在这些新建的经古书院中不再处于依附科举的地位,获得了相对独立与充足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乾隆朝功令试诗以来以试律诗为核心的诗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身为高级官员的阮元长期代表清政府在广东处理“夷务”,直接地接触了西方文化,再加上阮元务实的政治风格,求真的学习态度,使他曾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西学,从而对西方有了较为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其中,包括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与政治关系、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鸦片贸易的实质,以及中西文化、贸易的冲突会不会引发全面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正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广东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征途中,岭南文化又将义不容辞地挑起重担。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可以使所在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得到加强和提升,这对继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融合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至汉,中国南方的楚文化逐渐与中国北方的周文化融合,形成以儒道为主体的汉文化,促进了汉代太学的建立,东汉以来,以佛教为代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中印文化融合为东方文化,带来了宋代书院的兴盛,然后,西学东渐,东西文化融合,正在形成世界文化,在此过程中,中国近代大学开始兴起,历史启示我们,在文化融合日益迅速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既要生生不息,弘扬本土人文精神,又要厚德截物,促进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朝代,其统治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性特征。在统治政策的制定上,既有有对蒙古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也有新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元朝的政权机构及制度建设、民族政策、边疆治理等几方面简要地对元朝的统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启蒙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启蒙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实学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学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Lingnan culture,the 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developed during the Qin Dynast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 process of Chinese history.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Guangdong's opened to the outside world. Since then, Lingnan cul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world and is changing with the changing life style of the open-minded cantonese.  相似文献   

19.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