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助力海洋强国软实力提升,是新时代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和平友好、和谐兼容、关怀国家命运等特征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色.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增强国际海洋话语权、统筹海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坚持“两个结合”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过程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成果,构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体系,发展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话语,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就其鲜明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以“为什么进行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文化建设”为主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统筹谋划,以推进“两个结合”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遵循,以增强“时度效”作为检验新时代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的重要向度,是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刘林  孙朝 《人民教育》2023,(20):6-9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做好文化教育的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发展要求,亦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塑造青少年精神信仰的时代课题。要深入把握中华文明发展方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文明话语叙事,培育青少年做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不断促进青少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认同中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崛起的世界大国的表征与必然,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绘制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必须明白建设文化强国的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阐明其思想渊源、内涵指涉、实现路径与理念价值。研究在厘清中国共产党从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的百年文化观演进的历史脉络上,指出文化强国建设是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的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升华,继而从学理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时代特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界定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并以逻辑推演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在意识形态、双创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对外传播等领域的具体路径。在理念价值上文化强国建设对内确认中华民族整体意识与国家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对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实践的“中国范本”,是中国文明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引领世界文明的伟大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6.
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建构的运行机理、逻辑基础、基本原则,揭示了教育强国理论体系建构的各要素关系,是指导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阐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质、根本遵循、核心课题、本质要求、重要任务、基本布局、思维观念、世界意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架构,初步构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化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建设文化强国不仅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实践经验,也要俯视新时代剖面、回应时代之问。列宁立足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在列宁文化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巨大成就。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文化现象,结合新时代特点与矛盾,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底色,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必然,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其本质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教育的功能是传承文化、启智润心,与文化密不可分、互促互融。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任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聚焦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问题,以职业教育博物馆建设为枢纽,在做好中国传统技艺文化与工匠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红色文化与改革精神赓续与发扬的同时,持续探索职业教育文化资源和育人体系建设的“吉林模式”,提出了职业教育从“技能本位”回归育人本质的基本理念,明确了职业教育博物馆文化资源与育人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了职业教育博物馆文化育人基地网络,创新了职业教育博物馆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了职业教育博物馆文化育人活动模式,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彰显出职业教育的铸魂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的新总结和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旨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精髓来看,“第二个结合”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立场方向,指明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第二个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的思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逻辑机理。在实践要求上,只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统一,坚持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相呼应,才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当文化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对于探索中国式特殊教育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阈下,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以法治为突出方法论特征的核心价值。新时代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要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依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法治手段为主的制度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遵循内在的逻辑机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赓续精神基因构成其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事业中铸造精神品格构成其历史逻辑,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夯实精神引领构成其现实逻辑。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深化认同接纳、完善制度保障、树立榜样模范、强化舆论宣传,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引领和支持,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梳理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分析其内涵特征并探索其践行路径,既是当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教育救国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初心使命相契合,具有本土性、引领性、实践性、能动性。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在制度设计中融入教育家精神;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浸润教育家精神;在教师教育项目中贯彻教育家精神,增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故必须正确理解“党的中心任务”的核心要义,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准确把握“党的中心任务”的理论逻辑,深刻认识“党的中心任务”的客观必然性;准确把握“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路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好新征程上的“赶考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理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有三种逻辑。从历史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从现实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强国时代的文化自觉;从理论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基因符号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本土化、大众化、课程化使其在广东高校的传播成为可能。推动文化自信广东高校传承模式需要构建广东高校文化自信传承的话语体系、广东高校"互联网+文化自信"的传播模式以及广东高校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迅速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呈现出文化更加繁荣、蓬勃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经验: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二是夯实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三是立足时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文化建设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强国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文化理性欠缺、文化信仰动摇、文化自信消解等问题,高校应厘清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时代意蕴,明确文化强国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理论知识素养、重视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重视网络空间教育”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指导和遵循。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望远镜”“显微镜”和“金钥匙”。只有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有效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才能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