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相似文献   

2.
大学组织通过知识契约安排将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交易属性决定了知识契约形式,进而影响着各方行为。校方与各主体间的知识契约关系使大学组织具有控制松散性、二元权力结构、信任协作机制、组织边界模糊、协同创新等特征。大学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地抑制知识契约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边机会主义、要挟和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组织治理更加依赖于信任、声誉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适用不同知识交易属性的网络治理机制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校园契约"看美国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拥有20年历史的教育组织,"校园契约"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和使命,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美国大学校长的领导与"校园契约"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技能和价值、实现校长领导大学担负起社会责任的要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的研究表明了大学校长在领导过程中承担对民主社会的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8个国家48所大学的使命分析,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适切性,探索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带来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也不断面临各种制衡和挑战,需要大学清醒地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能,真正以自己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契约有其独特性。笔者通过对传统契约概念的考察,揭示了传统契约兼有身份性和合意性的二重性结构,并进一步指出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及官方对待民间契约的态度。最后,笔者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下契约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提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结构是由纵向上的身份社会和横向上的契约社会两个维度共同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自治和社会服务是美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两个重要特点,二者在社会契约-绩效责任的基础上形成一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它们之间时常表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要使二者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相对的平衡,从而更有利于权利和责任的演绎,必须重视大学的社会适应性建设、坚持大学的学术性原则,并继续增强竞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考查专家和新手两类被试在条件推理上的差异,以及社会契约理论与“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的差异,本研究以四卡任务为研究范式,采用自编的包含有成本-收益结构的社会契约和非社会契约条件推理问题为研究材料,结果发现:(1)在成本-收益结构的社会契约问题上,若以形式逻辑作为统计标准,专家成绩则显著地好于新手;若按社会契约作答标准进行统计,则专家与新手间差异不显著;(2)就非社会契约问题而言,专家的作业成绩显著地好于新手的作业成绩;(3)内容熟悉的比不熟悉的社会契约问题更有助于提高被试的作业成绩。(4)总体上,标准社会契约问题成绩显著好于转换社会契约问题成绩;“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没有得到验证,在一定程度上,该模型遵循的是形式逻辑作答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强化了知识的商品属性,也加速了知识生产的市场化进程,大学作为社会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同样难以独善其身。现代大学的四维功能赋予了传统"象牙塔"更多的社会角色,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知识生产社会属性与现代功能之间的讨论。溯源现代大学的本源属性,唯有辨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寻得大学知识生产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平衡点,方能笃行现代大学的多维功能,彰显现代大学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得知识的作用日渐凸显,大学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学知识观经历了从形而上学的普遍知识到自由知识、从自由知识到科学知识,再到后现代知识的转变。面对后现代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以及碎片化、弥散性等特点,大学面临着知识权威性、大学角色转变的挑战以及大学场所存在必要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知识界的诺贝尔奖情结为引子,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我国目前的大学制度关注外部认可而缺乏内驱力,诺贝尔奖即是一支闪着金光的标签。大学要发展,就必须摒弃这种标签文化,对外探索政府与大学的契约管理关系,对内强化学者共同体治理模式,通过章程规范大学的治理结构,让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社会中的大学:理念创新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本文指出,在学习型社会的价值体系下,已居于社会发展核心的大学,必须及时调整定位和方向,积极创新“以人为本、知识权力、学习品质和终极关怀”四大大学理念,自觉承担并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和培训责任、知识和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并导引社会的责任及全球责任。  相似文献   

12.
韩锋 《大学时代》2006,(11):1-1
大学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权威,在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知识创新和社会决策上,甚至在区分假恶丑与真善美、建立信念和认识真理等方面,惟大学是瞻。大学正以它特有的地位和影响,但尊科学之良习,树尚民主之风气……当大学成为社会轴心,并更多地担当起发展科学和  相似文献   

13.
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化是中国现代法制社会形成的本质规定,契约社会必然和法制社会相联系。创造适应契约关系生长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思想观念环境,是推动契约社会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源泉及当代境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批判性是大学的重要属性。大学自产生之日起 ,就一直作为批判社会的中心。大学探寻知识、追求理想的本性以及学人的特殊地位 ,是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源泉。近代以来 ,大学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和学人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学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批判功能随之趋于弱化。当代社会迫切需要重建大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而达致这一目的 ,首先必须明确重建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立场 ,然后才能解决重建的途径与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沿着知识传播、知识发展、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知识逻辑,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公认为大学的三大职能。对于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反思批判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总认为是以三大职能为载体,依托三大职能进行的,并不能称作大学独立的职能。但是,这样的大学职能定位,与大学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接受法律的规制是大学组织获得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如何保证大学学术自由的张力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则是管理的关键。特许状是欧洲大学最古老的合法性文件,今天仍然是西方一些大学获得合法性的法律文件。欧洲大学特许状是大学与当局长期博弈的结果,体现出契约、理性和宪政的管理理念。特许状的出现使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方式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并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组织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西方大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特许状所体现出的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理念对我们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风险与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社会中,大学承担了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物化的功能。由于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知识社会本身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因此,大学在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应承当政治、社会责任,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思想史的粗略梳理,作者提出大学理念源于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观点,并指出,既往大学理念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以及它与其他两种生活的关系有所忽视。文章对客观知识、地方知识、知识与兴趣、个人知识等知识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将知识二重性和大学理念联系起来,认为作为缄默知识存在的大学理念也应予以关注。在提出知识创价社会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学理念应关注大学的行动分裂,应将"创价"作为评价知识行动和整合价值的一个标准,在价值立场上坚持"爱智"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9.
服务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主题,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社会,这也是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作为智力资本的源泉,服务社会主要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古代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呈现出整体性发展、学科发展、跨学科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等特征。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随着知识生产变化而变迁,古代社会通过传授知识服务贵族和神,工业社会通过科学研究服务世俗社会,信息社会大学与产业界关系日益密切,展现出合作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思想史的粗略梳理,作者提出大学理念源于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观点,并指出,既往大学理念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以及它与其他两种生活的关系有所忽视。文章对客观知识、地方知识、知识与兴趣、个人知识等知识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将知识二重性和大学理念联系起来,认为作为缄默知识存在的大学理念也应予以关注。在提出知识创价社会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学理念应关注大学的行动分裂,应将"创价"作为评价知识行动和整合价值的一个标准,在价值立场上坚持"爱智"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