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怡红 《现代语文》2007,(12):85-85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歌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诗歌描写了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昨日之风光,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乌衣巷》,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据说白居易曾为这首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这首诗妙就妙在它集中描写了“今日”乌衣巷的破败,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这乌衣巷是六朝豪族,尤其是王谢两家盛衰荣辱的见证,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两晋南朝史海钩沉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一首著名绝句。“乌衣巷”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的南面,朱雀桥附近。三国时,这里是吴国守卫石头城(金陵)的军队的驻地,因为士兵都穿乌衣(黑衣),故名乌衣巷。“王、谢”是东晋王朝把持朝政的两大士族,代表人物是晋元帝时宰相王导、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当时这两大士族都住在乌衣巷。作者写此诗时,东晋已灭亡四五百年了,当年王、谢两大士族居住时繁华显赫、车水马龙的乌衣巷,现在已经完全衰败冷落,盖起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4.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说]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像。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了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乌衣巷!宋@刘禹锡~~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2.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南京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3.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春天的江南,杨柳青翠、江水平缓,一派温柔恬静的美丽景色。一位美丽少女在河边闲庭信步,突然听见江上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这歌声因何而起?因谁而发?这男子是有情(诗中晴通情)还是无情?少女忐忑不安,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6.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叹历史兴衰的著名诗作《乌衣巷》,大家比较熟悉。诗人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过去十分繁华的朱雀桥如今野草丛生,野草丛中开着几朵零星的花;曾经居住过显赫人物的乌衣巷,在夕  相似文献   

7.
读这一首诗,很自然地会感觉到一种悲凉的情绪。事实确实如此,这是首吟咏盛衰荣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由史迹而引发出来的感叹。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南面,是东晋朝廷贵戚王、谢家族的居住地;南京旧称金陵,是东晋的国都。朱雀桥距离乌衣巷不远,为出朱雀门而跨越秦淮河的一座桥,故名。中国古代文人咏史,大都是要发一番思古之幽  相似文献   

8.
乌衣巷就在南京的秦淮河边. 进乌衣巷,先看到一口井,看井口绳索留下的痕迹是有些年头了.据文字的介绍,才知道除了这口井,乌衣巷里建筑已全部是近些年的修复,不仅王谢的府邸早已湮没,连刘禹锡时候的百姓家也不是了,让人空吟他给留下的这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为人狂傲 ,素少交游。十五岁自会稽还归京师后 ,居乌衣巷内谢氏家族旧宅中 ,与其游者多系谢家同宗弟子。东晋义熙一、二年间 ,在族叔谢混带领下 ,谢灵运与谢瞻、谢晦、谢曜以及谢弘微等六、七人 ,在建康乌衣巷清谈玄理、商较人物、吟诗作文、宴饮歌咏 ,是为“乌衣之游”。谢灵运与其他“乌衣之游”的参与者保持着或远或近的关系 ,其后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谢灵运而言 ,这段少年经历对他今后的发展以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侠 《海外英语》2011,(10):203-204,207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的一类题材,诗人将个人面对逝去悠久历史时的思索,熔铸于诗歌当中,抒发对人事的感怀。通过对《乌衣巷》两种英译在形式、诗作中传达情思的动词以及后两句的翻译上进行比较,该文认为林语堂先生与唐一鹤先生所翻译的咏诗怀古诗《乌衣巷》,各有侧重,一个注意到文化传播过程中陌生化语境的解读,而另一个则注意到了唐诗之神解读的重要性。通过对两首英译作品的诠释对比,对咏史怀古诗英译的臻于"化境",对原文风格,文化元素以及深层意蕴的传达与诠释,会起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国兴来一国亡 ,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 ,此水从来不见长。”清人郑燮 (板桥 )的这首《六朝》诗 ,以浅白的语句 ,写出了历史对于六朝的冷酷 ,其间还蕴涵着南人的一种无奈的情结 :气承长江之势、地拥虎踞龙盘的六朝 ,为什么兴废如此匆忙 ?值得深思的是 ,板桥先生显得有些抽象的这种感叹 ,我们在距离六朝时代不远的唐人的金陵怀古诗中 ,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具象。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 ,曾经的六朝繁华之地 ,野草开花 ,点染出桥畔的荒芜 ;乌衣巷 ,昔…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胡同文化》,以一个老北京深邃的眼光分析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刻内涵,而对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必然消失,隐寓了复杂难言的感情。文中写道: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故先生在结尾处用乌衣巷、虾蟆陵两个典故进一步渲染了胡同的衰颓,读之顿生梓泽丘墟之感。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陶冶,又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虽已预见到在现代文明进步的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是必然的,但总有一种伤感、怀旧…  相似文献   

13.
李瑞 《文教资料》2012,(17):1-2
咏史怀古诗,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昔盛令衰、借古讽今等目的。本文从赏析刘禹锡的《乌衣巷》出发,阐述了此类诗人并不囿于颓废式的怀旧,而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直抒胸臆,高瞻远瞩,启迪世人,淡泊中蕴含刚强。  相似文献   

14.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15.
荻轩 《音乐世界》2007,(18):142-142
爱上他的时候,她不过是二十岁的女子,眉目宛然,神情安静。他极宠她,带她去看夜色秦淮,去看烟波浩渺的玄武湖,去乌衣巷燕子矶,给她买各式各样的小礼物。他喜欢轻轻捏她一笑就皱起来的鼻子,喜欢将她拥在怀里,像抱着一只小猫。  相似文献   

16.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朱雀桥边的野草已经开花,一轮夕阳正斜照着乌衣巷口。当年王导、谢安厅堂里的燕子,如今已飞到平民百姓家去居住了。乌衣巷!唐@刘禹锡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17.
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听到这句诗,“乌衣巷”这三个字便会从脑中自然蹦出。多年来,这三个字似乎成了怀古伤今的代名词,它用盛世繁华的凋零折射出一个朝代的迟暮,却成就了一个主题中永久不衰的奇葩。当年的乌衣巷究竟如何,而今都无法考证,但那些前人留下的只字片语却也能让我们看出巷中暗香浮动、宝马香车、玉壶光转的兴盛,听到连夜丝竹,笑语盈盈的热闹,更有轻歌曼舞、裙袂飞扬的曼妙。在这里,苏轼不能“起舞弄轻影”,李白无法“对影成三人”。这里的觥筹交错无法成全曲水流觞。在这里,每个人都醉了,每个人都醒着;在这里,每…  相似文献   

18.
何谓含蓄?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乌衣巷原是东晋显贵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居住之地,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迁,如今已面目全非了:杂草丛生,野花零乱,夕阳将没。这是一片何等破败荒凉的景象啊!燕子冬去春来,觅其老巢。  相似文献   

19.
闲游夫子庙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耐不住父母的劝说,我丢下繁重的作业决定到夫子庙应景赏灯。夜幕初垂,天边的最后一缕霞光投在了乌衣巷的白墙黛瓦上,不久淡淡地隐去了——繁复的灯亮了起来。挂得高高的是经典的荷花灯,嫩粉的花瓣极有耐心地叠着,宛如女孩倒置的蓬蓬裙,花芯里是一截红蜡烛,燃着圣洁的光。再往下一点是眨着红玛瑙似的眼睛的兔子灯,它身旁的绢纸被剪成了  相似文献   

20.
燕子诗与联     
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诗人们赋予燕子不同的生命力,寄予燕子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诗往往百感交集,风情万种,昭示了诗人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彰显出诗人们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给燕子这一生灵抹上了一种神秘的传奇色彩。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