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美德是维系共和政体的一种社会情感。古典形态的公民美德以公共利益的至上性为核心价值取向。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开始了从古典公民美德到现代公民美德的转型。托克维尔奠定了以“正确理解的自利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公民美德。公民美德的历史形态及演化过程对当代中国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塑造社会主义公德必须采取世俗化的、制度化的、自立自治的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于公民资格的概念涵义,围绕公民资格的主体、资格的内容和公民生活的政治体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公民资格议题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是其理论自身的魅力和逻辑演进的结果。公民资格理论研究的主要论题在论辩的两个阶段不同,从而形成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主义、后现代公民资格理论等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3.
正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各个政治思想家依据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政体做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更为系统和成熟。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理论为基础,试图探讨其政体理论中有关政体变迁部分,主要包括政体变迁的原因、政体的保持以及对后世的启示。一、政体变迁的原因1.政体变迁的一般原因亚里士多德深入研究了政体的分类,他指出,"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  相似文献   

4.
以古典政治文化理念的视角来考察希腊公民集体社会生活,城邦戏剧公演活动实际上是城邦民主政治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雅典酒神节戏剧公演活动中诸参与者之种种表现,与他们在城邦公共领域中作为政治行为主体所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戏剧公演,反映出古典时代雅典城邦与社会、大众与精英、男性与女性、公民与奴隶等特定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无异于是对雅典政治真实面貌的生动展现。  相似文献   

5.
博丹对古典混合政体学说的批评是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博丹政体学说颠覆了古典最佳政体学说的前提。在他那里,以主权为中心的政体理论建立在一个“最高的建构性权威”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整合。他的混合政体批判是他的这种政体建构的逻辑后果。其次,博丹的混合政体批判还建立在他对status civitatis和ratio gu‐bernandi区分的基础之上,后者则从根本上颠覆了古代的政体概念。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并不是某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所特有的专利品,也不是某一部分人、集团或阶级所鼓吹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合法化手段,而是在人类历史的变迁过程中,生活于不同政治共同体的平等公民根据不同的公共需求而提出来的,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公民有意识并理性地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并非是特定时空的静态模式。而是需要公民不断推动和执政者不断完善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7.
西方权力制衡理论的萌芽可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思想并提出不同阶级通过参与城邦政治,其利益都能在城邦政治结构中得到体现和在不同政治机构中实行不同的政治原则的混合政体思想。在此基础上,古代罗马的波里比阿又提出将三种政体的优点集中在一起,使各种政治要素调整为一种和谐、平衡状态的政体思想。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的源头要追溯到古典时代的希腊城邦,这是由公民中的多数人参与的直接民主。在这样的体制之下,话语成了重要的政治工具,所有的问题都交给了论辩的艺术,以演说的形式表述,符合证明和证伪的模式,最后在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形成多数人的决议。如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思考和实践之修辞学,就由智者提供、且为政治家所必须,从中派生了西方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政体以及不同政体之下的政治运行体制问题是高中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比较而言,政体问题相对容易理解,因为不论其表现形式有多大差异,人们还是大致可以将之划分为君主制与共和制两大类型。相比之下,具体的政治运行体制问题则要复杂得多。在不同政体之下,政治运行体制之间的显著差别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波里比阿和塔西佗四位古典史家的共同特点是:1.在评价具体史家时,往往将其对于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作为评价标准;2.在思考政体问题时,不仅关注政体的过去和现在更关注其未来构建,因而使史学对于国家政治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积极作用;3.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论述一切政体,表现出对于理想政体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德国政治教育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政治教育有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其政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与德语“政治”(Politik)的语源及德国古典人文主义“Bildung”教育观有深刻的渊源。当代德国政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注重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答辩时间2012年5月"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是人类面对自身生存所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人类应如何恰当地处理两者之间的位序,才能最大程度的对人类有益?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基于以下认识:哲学生活——它要求无情地追问、求索道德智慧——可以或应该以何种方式超越(尽管同时在引导)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对于古典政治哲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理论主要包括: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法治优于人治,美德政治理论,城邦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洛障论则包括:城邦“人”的悖论、城邦正义悖论、理想城邦的封闭式发展。其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集中在国家政体制度、政治生活中人的主体性、依法治国、社会稳定、社群政治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其经济生活与政体类型均有众多不同.两个古典文明中的不同所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文明生长的地理环境存在重大差异.人类社会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5.
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民主政治的基石。依法保障公民的表达权不仅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而且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民通过依法行使表达权来自由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从而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维护其切身利益,并促进个人自主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化概念是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准确和真实地展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组织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变迁的内在思想轨迹。长期以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政治化是一种与其历史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型政治化,它具有宗教性、服从性、封闭性、疏离性等特征。但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西北少数民族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政治人格、政治认同、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等方面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政治化转型的逐渐深入,西北少数民族政治化也呈现出世俗性、自主性、开放性、进取性、融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傅安洲  阮一帆 《教育》2012,(20):60-61
德国政治修养观,可溯源于德意志古典大学修养观,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具有奠基意义,成为其理论基础。政治修养观是在继承和汲取了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的思想精华,发扬了新人文主义的人性与民主观念,吸收借鉴了美国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理论,并在深刻反思魏玛与纳粹  相似文献   

18.
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其影响的特点有:影响作用上的基础性,影响过程的持续性,影响形式的潜在性,影响手段的情感性,影响内容的广泛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家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针对家庭影响公民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家庭的实际状况,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更好地促进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演说自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着平等和自由两种重要的民主价值观,因而被视为雅典民主的本质特征.它是区分公民与非公民、好公民与坏公民的重要标志,并起到教育公民的作用.尽管由于某些演说家的滥用,自由演说对雅典政治产生了破坏性后果,但不可否认它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和持续存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政体,意为城邦的职能组织,其核心是城邦最高统治权力的执行者所组成的公民团体,不同政体有不同的权力安排方式。城邦常常是富室少而穷人多。政体可分为王制、贵族和共和正宗政体,以及偏离正宗政体的变态政体: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依据专制的原则,即以主人对待奴隶的方式处理其城邦的公务,寡头政体是有产者们执掌最高统治权,平民政体则是由无产的贫民群众执掌最高统治权。任何政体,其统治者无论人数多少,如以财富为凭,则一定是寡头政体,如果以穷人为主体,则一定是平民政体。最为正宗的政体就是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富室,不偏于多数平民,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