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作者以自己特殊的双重身份和视角去看待政治和社会,强调知识分子的流亡和边缘立场,因为这种立场能够给人们以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自由空间,而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自创而非依附的,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实践性、教育功能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阶级属性.然而,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界群体迷失导致责任缺位,表现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脱离人民大众实际,追逐学术名利,公共领域言论缺失.事实上,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勇于为民众伸张正义,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3.
阎真小说塑造了一群在市场社会里与世沉浮的世俗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抛弃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降低人格精神,退守个人生活世界,追求物质,追逐权力,放纵欲望。作家以同情的态度,描绘了他们价值立场主动后撤的必然性,揭示了他们精神境界自动沉沦的过程。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凸现了时代的精神焦虑,表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文化反思。阎真小说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世俗知识分子群像。  相似文献   

4.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中国作家的知识分子的立场曾发生过多次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的激变,他们隐性出场并开始发言.时至80年代,作为知识分子的作家显现出了其精英立场.90年代,他们首先表现出大众化与狂欢立场;其后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则重新定位了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90年代末,知识分子出现了精英立场与自由立场的分野.新世纪以来,身为作家的知识分子面临种种困难,大部分作家表现出沉默与失语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师的社会角色,通常被理解为社会支配阶层的代言人,或是局限于教学领域的“教书匠”。在知识专业化时代,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本位,秉承为求知而求知的学术精神以及清明的理性思维的同时,保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现实批判,以真正实现其知识分子的角色内涵。  相似文献   

7.
湖南作家阎真通过其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表达了自己对转型期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和忧虑。具有社会良知,拥有公共关怀,保持独立的批判性,坚守“边缘人”的精神立场是知识分子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品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努力也难逃在市场化、世俗化大潮中迷失与沉沦的命运。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深思。  相似文献   

8.
“五四”以来,尽管对“人文主义”(humanism)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认为人文主义的论述与知识分子是分不开的。知识分子是一种启蒙式的人文主义者,自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领域里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知识分子自己觉得他永远站在一个中心位置来影响社会。这个基本的立场,在20世纪70、80年代后开始受到挑战。随着知识的工业化、专业化或体系化,人文精神变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知识分子的社会承担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对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问题,有必要重新解构,作出新的思考。知识分子应该从文化实践中产生出来,他可以在现代社会里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这些角色营造对社会、对文化有影响力的论说空间,这种影响力不同于原来的社会承担,更多的是知识的推广。当代知识分子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些人以专业知识为主,更加专业化;另一些人会成为文化型的行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的角色伴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具有动态性.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媒体彰显出强大影响力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借助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种取向.德布雷和布尔迪厄等学者对知识分子与媒体的结盟持批判立场,却忽视了知识分子在数字化时代的另一种选择,即凭借专业资本、根据媒介特性构建话语表达平台,以实现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改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阐述了“流亡的知识分子”的角色:放逐者与边缘人。文章以此从“流亡者”的视野、立场、行动、品质四个方面来观照比较教育研究,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履行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那就是以双重视角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和质疑教育决策和措施,“对权势说真话”,代表弱者、没有话语权、被遗忘的人群,追求知识创造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应该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通过我党八十年来对知识分子政策变化轨迹的研究,从而找出改革束缚知识分子的“左”的陈腐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判定并实施符合知识分子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大师,萨义德非常关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萨义德是接受正规西方教育的巴勒斯坦裔,这种东、西方双重身份的交织使得他更为重视知识分子应有品行,更加关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他眼中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具有批判意识,在公共场合代表弱势群体发出声音,他们处于流亡的隐喻状态,甘于脱离中心,处于边缘地位,是社会的边缘人和业余者,面对权势他们敢于讲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知识分子”是对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传统认识和笼统界定。借鉴知识分子研究中有关知识分子概念及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可以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坚守一种完成其职业使命的底线属性,即传授型知识分子的属性,在具备这一基本属性的同时追求并努力具备其他更高文化层次的创造型、批判型知识分子类型的多种属性,从而能够在更高的境界中完成其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认为合理发挥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共产党应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里,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理解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在生活和工作中支持他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要对他们工作的方向、立场、原则、方法加以引导和要求,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抗日大业。  相似文献   

15.
鲁迅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来审视特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对积存已久的社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见解。在"五四"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觉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类型。鲁迅以剖析知识分子和封建制度的关系为重点,注重展示社会剧变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作用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6.
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他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其明显的知识分子叙事视角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在企图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亦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7.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探索总结是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右派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总结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