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2.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手段。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历史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要摒弃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课思维和方式,要在“讲”字上下工夫,突出“三讲”,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魅力。  相似文献   

4.
【名师指津】 一、关于“对话体”所谓“对话体”,就是从“我”(考生自己)与人物关系的角度,同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形象)展开对话;其变体有“访谈录”“网络发帖”“QQ聊天”等。请看2010年高考湖南卷(考命题作文“早”)一篇佳作的节选:  相似文献   

5.
周刘波 《今日教育》2011,(10):45-46
教师不能游离于“历史”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而应该以历史“主角”的姿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神入”历史情境体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神入”(Empathy)一词是从西方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的,其含义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地感悟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乐趣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若把数学课比作散文,则应力求“形散而神之聚”。“形”就是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而所谓“神”就是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末时刻关注课时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求真正达到“形”散而“神”之聚。  相似文献   

8.
“形”与“神”是中国画领域中对举的两个概念,它们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不同的结合层次,而且其中包含不同的潜在话语。中国画“形”“神”结构及潜在话语,包括“形外之形”和“神外之神”两个方面。它们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审美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解读潜在话语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联系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堂教学,必须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要讲授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无迹而神”说的提出并非偶然。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无迹而神”是诗歌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成的诗学话语,这一命题的提出经历了“形”“神”概念由哲学向美学意义演变、“形”“神”之议由画坛向诗苑渗进以及艺术创造由重形趋向重神的嬗变与转换。  相似文献   

11.
蒲云祥 《教育》2014,(29):40
“上善课堂”的由来及模式双江小学因汇聚两江(长江、澎溪)精华而得名,注定与水有着不解的因缘。因此,学校以“水”为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并提出打造“先学后教、形散神聚”的“上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自学为主”。也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形散神聚”。“形”指形式或方法;“神”指内涵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神入”一词由英国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原意是“Empathy”。此处所讲的“神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交游”人物,即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去观察人物,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和动机,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第二层是指“进入”事件.即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时代中观察事件,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特征和态势,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2006,(5):21-21
上海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战争、革命和王朝更迭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弱化,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经济、技术、社会风俗和全球化等多种主题上,“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以及“南京大屠杀”,而今只在初中讲授,并且内容也大幅缩减。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一直谈“讲”色变,避“讲”唯恐不及,害怕一“讲”就有悖于课改理念,被冠之以教法陈旧的帽子。一时间,“讲解”“讲授”成了老师们讳莫如深的字眼。造成这种状况固然和没有辩证地理解课改理念有关,更重要的是一度时期,老师们确实讲得太多,而且,那“讲”是缺少含金量的,是索然无味的。原本璀璨千古的美文经我们一讲可能黯然失色。其实,传道授业解惑靠的就是言传口授,“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关键要看讲什么,怎么讲。  相似文献   

15.
所谓“神入”,原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能敏锐、准确地领会和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的情感,并将这种领会和理解向对方传递。历史教学中的“神入”,就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自古就有,过去教育讲“六经皆史”即六经都可以当作历史来读。后来“六经”扩展到“十三经”,其中的《尚书》、《春秋左传》的内容都是历史。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门基本的学科。后来的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多年的时间里,历史学都是一门独立的很受重视的学科。为什么自古以来历史课、历史教育就备受重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这样说并不是说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不重要,而是强调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文中有史,史中有文,也是强调历史…  相似文献   

17.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18.
“生晒爹”     
高低 《新读写》2009,(11):9-9
从坚决不愿留下姓名这一点,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诚心。老人给病中的大学生送上生晒参,而他自己从“形”到“神”确实像一支生晒参。人物刻画形象化,题目语带双关,更凸现了爱心,从而使这篇散文斐然可读。  相似文献   

19.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20.
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说,与传统观念中顾恺之“神”的概念不同,此“神”为“神气”,它要求“神气”的传达通畅、表现多样、富有“妙”的技巧性。“形”指的是画中的人物及山水等。与传统观念上顾恺之“形”的概念相比,此“形”加入了新的内涵:自然、多样且表现画家的意志。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主张以神为主而形神兼顾,不同于以往所认为的“神贵形轻”或“形神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