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中物理在学习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通常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演示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手指离开球而球不下落.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内容"科学之旅"相当于全书的序言.这部分内容设计了多个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展示实验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中,针对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乒乓球放在1个倒扣的漏斗中,即使不吹,只要一松手,乒乓球就会落下.然而,当教师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时,乒乓球不仅没有落下,还被吹得贴在漏斗中.学生看完演示实验后,产生了想试一试的冲动.为此,笔者课后引导学生自制了一个简易漏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131页,在叙述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中,讲到泵壳里灌满水后,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旋转,泵壳里的水也跟着旋转,同时被叶轮甩入出水管,水被甩出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就减小,比大气压小得多。因此……。 同学们对叶轮附近的压强为什么会减小,就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可增做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漏斗、乒乓球各一个。 步骤:1.右手握住漏斗颈,斗口向下,左手托住乒乓球,使其位于漏斗口内。 2.用嘴向漏斗颈里吹气,左手脱离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并不下落(如图1)而是紧紧地吸附  相似文献   

4.
正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方法做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一、从兴趣入门培养实验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执教八年级的第一节物理课时,并没有授课,而是精心准备了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快速压缩空气点燃火柴"、"往漏斗小口吹气,漏斗倒吸乒乓球"、"硬币跳高"、"大气压托住水"、"马德堡半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各科教学中,物理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综合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如何发挥学科优势,是物理科任教师的首要责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经过教师的分层施教、点拨、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是会发展起来的。学生刚接触物理时,对各种物理现象感到好奇。如讲大气压强时,用力吹倒扣的漏斗嘴下面的乒乓球,学生的猜想是乒乓球会落下,而演示(或学生自己做)的结果是乒乓球不仅不会下落,还会紧贴在漏斗上。这一现象出乎  相似文献   

6.
覆杯实验通过硬纸片托住倒置的杯中的水,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演示实验之一.图1是2012年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图片,在图片配文中提出问题:"什么力使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来?"教科书中讲述到,如果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的上端跟大气相通,使水上、下大气压强相等,水就不能留在管中.这就是物理教师们经常用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因为实验器材取用方便,操作容易,而且效果明显,所以此实验成为初中物理课堂上一个传统而重要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7.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从物理第一堂课开始,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现行教材在实例的选取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水的沸腾现象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未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对沸腾的规律并不是很清楚,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烧水的全过程.并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堂中安排讨论与交流,并再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物理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旋律。笔者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创新实验,构建了自主、高效的生本实验课堂。1创设情境实验先设计情境实验:在一个漏斗内放入一个乒乓球,用胶管与漏斗连接,然后告诉学生:"谁可以用力向上吹掉漏斗内的乒乓球,获得50元现金奖励。"男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  相似文献   

9.
一、在引言课中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引言课是物理学习的窗户,首先让学生从窗户看里面有什么。如果里面有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那你还怕他们自己不进去?在引言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做课本引言中的四个小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猜猜结果。许多学生会根据习惯思维回答:①鸡蛋会飞走;②水不会沸腾;③放大;④会更紧。因为他们总认为冷水只能使热水变冷,怎么能使水沸腾呢。放大镜当然是放大的,要不人们用它干什么?……可是随后教师或学生做实验的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就会在他们脑海里产生许多问号,他们急于想知道为什…  相似文献   

10.
<正>相信大家对物理都不是很陌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物理就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我们从小就学的科学自然学科,以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其中都包含着物理知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就是物理知识的一部分,比如,水在结冰时是一种物理状态,水在沸腾时又是另一种物理状态,由此可以看出,物理的重要。物理可以引导着我们认识和理解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物理也是一门以实  相似文献   

11.
1 引趣启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入手,通过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心境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启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的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出乎学生的意料  相似文献   

12.
覆杯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非常生动的实验:取一只玻璃杯注满水,用一张薄塑料片覆盖杯口,然后倒置,将看到塑料片不会掉下,水也不会流出.该实验的解释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其对塑料片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该托力托住了塑料片和水柱.然而做该实验时笔者发现,其实在杯中注入半杯水实验也能成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很少会注意,但由此引起的一例研究性学习令笔者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3.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从漏斗向下注入的硫酸铜溶液在遇到筒底后改变流向,不断向上冲击清水;在闭压提升漏斗时,如果闭压不严密,漏斗里的硫酸铜溶液就会随漏斗提升而流入筒内;在取出长颈漏斗时,难以做到不搅动液体,而这些都会破坏液体分界面的清晰度.然而利用大气压就能托住杯内液体,使液体不会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液体分界面清晰.  相似文献   

14.
在桌面上摆两个乒乓球,然后,用一根吸管往两球中间吹气,结果两乒乓球居然相互吸引而靠在一起。这是为什么芽原因是:两球间空气压力突然减弱了,比乒乓球外侧的空气压力小得多,因此,空气压力不断地把两个乒乓球向压力较小的地方推,所以两个乒乓球自然地往中央靠拢。再做一个实验试试:取一支粗的吸管,朝上用力吹气,在出口上方一点点位置,搁上一只乒乓球,有趣的是,只要你继续吹气,乒乓球并不会掉下来。如果用玻璃漏斗朝上,再把乒乓球放到漏斗里,那么,无论你怎么用力吹气,乒乓球都不会跳出来。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芽原因是:吸…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讲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对于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用大注射器吸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也可以用引言中图0-3的方法做(用冷水浇瓶使热水沸腾)。但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最高就是100℃,不…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一开始就是一个这样的演示实验: 演示 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不会停止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结论:又继续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引言课是物理学习的窗户,首先让学生从窗户看里面有什么。如果里面有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那你还怕他们自己不进去?在引言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做课本引言中的四个小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猜猜结果。许多学生会根据习惯思维回答:①鸡蛋会飞走;②水不会沸腾;③放大;④会更紧。因为他们总认为冷水只能使热水变冷,怎么能使水沸腾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说: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边说边做),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可见是大气压将纸片向上托住的.这时仍有学生辩白:轻敲纸片时,纸片与杯口密合不好,杯子"吸"不住硬纸片了.可见学生依然没能走出"是纸片被杯子吸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刚进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学好的欲望开始学习。如何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努力。至、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状态1)直觉兴趣:初中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刚学物理,时常流露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好奇心就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的;一张较薄的硬纸片绝对托不住满满的一杯水;用冷水不能使烧瓶中不再沸腾的热水重新沸腾…  相似文献   

20.
沸腾是物态变化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手水沸腾的物理现象都是见过的,但是还应该在课堂里演示一次,以便有目的地观察水沸腾的特有现象。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定量实验。如图所示,取一只实验室常用的玻璃漏斗,倒放在一个底部放入几块碎陶瓷片的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