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课时一、说话训练,比较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生1:更羸是射手。生2:更羸是猎手。生3:更羸是能手。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生:是“人”的意思。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  相似文献   

2.
课文中的魏王在郊外打猎时,向射箭能手更羸两次提出疑问,一次是:“你有这样的本事?”另一次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两次疑问的答案,正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应紧紧抓住魏王的两次疑问,提出问题,求证解疑。教学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板书魏王的第一次问话后,提出如下三个问题:①魏王不相信更羸有什么样的本事?②更羸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本事?③在事实面前,魏王是怎样说的?  相似文献   

3.
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揭题后,让学生轻声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他射箭的本事怎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理解“能手”的含义。2 初步理清课文脉络:更羸说,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果然有这样的本事———更羸为何有这样的本事。这条线索的中间部分是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紧扣魏王所说的三句话,弄清其思想变化的线索:魏王怀疑更羸的话———见到事实,魏王大吃一惊———魏王追问其原…  相似文献   

4.
【故事背景】古时候,魏国有一个很有名望的射箭能手叫更羸,他的射箭技巧很高超,能做到百发百中。有一天,天空格外晴朗,魏王带着更羸等人到郊外去打猎。当他们来到郊外,向天空望去,过了一会儿,从东边飞过来一只大雁,更羸对魏王说:  相似文献   

5.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比较深刻的辩证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奇”入境,激发学生思维好奇是儿童的特点,它会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问题.我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用设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兴趣说:“射雁总是要用箭的,更羸为什么敢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他的根据是什么?”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便让他们自己去读书、思索.过后,许多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因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射箭能  相似文献   

6.
阅读导语——贾志敏老师是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小校长,是我国小语教坛著名的特级教师。相比较当前的一些“教研课”过于虚浮、华而不实,贾老师这节《惊弓之鸟》阅读教学展示课则语文味浓,训练扎实。相信你看了以后对语文课的内涵会有更深的感悟。第一课时(教师简说成语故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熟知的“画蛇添足”、“走马观花”、“望梅止渴”、“惊弓之鸟”等成语。教师板书课题后范读课文,随后让学生学习“羸、郊、弦、愈”等9个生字。板画“弓———弦———箭”的形状,重点分析“羸”“郊”二字的形义;学习“郊”字时,先板书“交”…  相似文献   

7.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教学课文时,我们抓住课文第一句“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中“能手”一词,引导学生看更赢怎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使一只受伤的大雁从空中掉下来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     
射箭能手更羸,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一天,更羸护魏王在京台,他们看见一只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羸自信地对魏王说:"大王,不知您可信,我只拉一下弓,却不用箭射,这只飞雁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你有这样的本事,我要亲眼看看?"魏王半信半疑。更羸答道:"请让我试一下。"说话间,大雁已经飞近了,更羸举起弓,弓上没用箭,他只拉了一下弦,"咚"的一声响。响声  相似文献   

9.
惊弓之鸟     
正课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错用“板书”一词。例如:“随着学生的交流,我有重点地在黑板上板书,特别强调‘剥’字左下部分的写法。”“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让学生齐读。”“板书”何意?板:黑板。书:写。“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字”的意思,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见《现代汉语词典》“板书”条)前者是动词,是偏正式合成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这种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如“炮击“”雪白”等。后者是名词,也是偏正式合成词,不过不属于“状十动”结构,而属于“定十名”结构。(定语为“在黑…  相似文献   

11.
从“未加评点”出现的语境和程甲本中还残留着脂批字等事实看,“未加评点”应释为“没有把评点字加上”,不能释为“没有加以评点”。由此可见,脂本在前,程本在后;脂本为真,并非伪造,“程前脂后”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写字。(板书:不简单)。老师写的字怎么样?生:好!生:老师写的字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不简单。师:想一想,再加一个字或一个词,我就更高兴了。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真不简单。生:汪老师写的“不简单”三个字确实不简单。师:上课前,老师有句话要送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惊弓之鸟     
更羸同魏王在高台子下面,抬头看见了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您虚拉弓不放箭就射下鸟来。"魏王说:"难道射箭的本领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吗?"更羸说:"可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控制型教师角色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的本事是什么?生: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师:这是因为——生: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师:对极了。更羸是根据什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的?生: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而判断的。师:这说明更羸观察——生:仔细。反思:这个案例中教师高度控制着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教学进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很容易成为消极的听众。案例二:放任型教师角色师:如果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能不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生:不能,魏王不…  相似文献   

15.
《惊弓之鸟》是一则含义深刻的成语故事,其叙述顺序是:先讲结果——射箭能手更羸,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再讲原因——那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本课的最后一段是讲更羸怎么知道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它射下来,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采用变序教学法,直插重点段,能较好地突破难点。一、揭题质疑激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高学生驾驶语言、感悟语言的能力 ,就必须加强训练的力度 ,培养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训练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读、画、评”的习惯 ,其中心是“评”。“评”就是评点文章 ,可按评点字词、评点句子、评点语段、评点篇章结构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而评点的方法则可采用圈画、批注 (眉批、旁批、夹批、总批 )等。这种作法 ,对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很不适应。因为在小学里 ,学生照抄老师板书 ,老师板书多少 ,学生记下多少。现在要变老师写为学生写 ,老…  相似文献   

17.
师:请看老师的板书。(板书:人。)一撇一捺相互扶持,这个“人”字才能立于天地之间。(添加笔画写“从”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希望。(再添加笔画写“众”字。)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人以上才称“众”。(板书:“听众”。)何谓“听众”?  相似文献   

18.
我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就试用“三对译法”教学古诗。经过将近三年的实践,我班的学生学习古诗,只要懂得字词的意思,他们就能自行理顺句子,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古诗教学的要求。“三对译法”就是教师把古诗抄写在黑板上,首先根据诗句译字,对准原字板书,以便理解字义;其次根据诗句译词,对准原词板书,以便了解词义;第三,根据翻译的字词连成句子,并在原诗句下板书译句。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一、导人1.复习儿歌,引出形声字及其构字特点.2.出示板书:板书的内容和格式与课文内容、格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出现生字;词语中的生字用音节标出,“汪老师”一词改成“泪汪汪”,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  相似文献   

20.
歌德有言:“优秀的作品无论你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此话果然。东坡词就是属于“探不到底”的艺术精品。我爱东坡词,百读不厌,每读皆有心得。兹以词话评点诸阕,记我所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宋词亦有题序之体制,长短不一,有长达三、四百字者。或描述当时处境,或说明写作用意,诚为极难得之本事,可帮助读者确切理解词意。故品词决不可轻视之,读词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题序,品词之间,更要时时顾及题序。试看,东坡中秋词《水调歌头》,序中有言“欢饮达旦”。“欢”字表明东坡当时之精神状态兴致勃勃,饮酒赏月赋词皆尽兴,故全词基调乐观。顾及这一字,便不致于过分强调苦闷抑郁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