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10年10月成立的全国农务联合会,是迄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全国性农会团体.它是在清末民初农业生产日趋衰微、"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下,在各省农会相继创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宗旨为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业状况,规划、劝导全国农业改良与进行.它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编制农事调查报告、向主管官署提请农业改良议案,以及举行全国农会联合会会议等.全国农务联合会为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该组织是一种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社会团体,并非农民阶级自身的组织,故对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渐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美欧农业支持政策调整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美国颁布了新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对农业的补贴,增强了其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欧盟也在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等方面做出了政策调整。增大了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难度.美欧农业政策调整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贸易以及农民增收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应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加快完善我国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这就是:推进农村税费体制的综合改革;提高农业支持水平;改善支持结构;突破国外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鼓励扩大农产品出口;在WTO谈判中坚持大幅削减国内支持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一直对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入世后,大量国外优势农业进入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应注重运用法律对策对农业进行保护:充分利用“绿箱政策”;调整关税,加强对重要和弱势农产品的保护;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进程缓慢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做好质量认证和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河南农业来讲,意味着既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农民增收、农业组织形式和农村就业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充分遵循和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保护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扩大肉类、蔬菜、水果、花贲等农产品出口的良好机遇。河南一定要珍惜这次实现农业腾飞的机会,主动地出击:构思全球化的农业发展新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业创新体系;建立农业保障体系,改善对农业的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6.
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产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法律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农业支持促进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支持结构。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产品贸易救济和贸易保护法律制度。通过合理的技术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及农产品特别保障措施等为我国农产品提供必要的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以减轻国外进1:1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中国的战略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农业产业,需要政府调整农业发展战略,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护农业、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依靠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农业水力建设;直接补贴粮食生产;建立扶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业土地细碎化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导致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相对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而言,它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之目的.推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府为发展近代化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其内容主要有:注重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垦荒,成立农垦公司;改良、引进优良品种,采用近代化耕种技术;奖励多种经营,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和商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向近代化方向的迈进.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全球化看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优化中国农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应从提高非农化程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程度等入手,调整农业政策,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WTO对农业支持的“四项政策”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是要增加农产品贸易的透明度,使各国农产品贸易能获得公平的竞争。入世后,我国必须按WTO规定的一般原则对农产品的支持在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整,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运动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以及农业环境治理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动力来自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于农业,农业改革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安徽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新跨越,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要建立新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产业化,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长期高于其价值,农产品长期低于其价值的一种状况。建国后我国农民所承受的剪刀差隐性负担是很重的。我国通过剪刀差政策对农业剩余的过度抽取,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但由于剪刀差从根本上违背了价值规律,且幅度过大、时间过长,从而给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良后果。剪刀差政策是建国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政策支点之一。当工业化已经达到中后期阶段时,正确的政策取向应为尽快缩小剪刀差乃至取消剪刀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蛛网理论”与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进行动态均衡分析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在需求弹性不变、经验管理、封闭市场等条件下,它所揭示的粮食供给量与粮食价格的循环波动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广泛存在。要克服这种循环波动关系,必须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信息市场,加快农业管理的信息化;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英国在近代战后农业的变革和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内蒙古农业生产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加深对农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政府正确的决策和农业政策,是农业迅速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加快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要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农业集约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现代化:资源约束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培育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主体,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农户、市场、政府行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组织运行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基本产业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决策、实施体系建设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农”困境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还存在着增产不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制度安排上,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欠缺,制度外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高,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小农专业化分工生产面临高昂的交易费用等。这就要求建立并实施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城乡统筹的经济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及新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以此来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