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文的世界》是日本学者白川静依据铜器铭文论述殷周社会历史的著作,该书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笔者在该书中译过程中,将其金文释文、注解、断代及古代史实,与国内卓工成就的金文考释著作仔细核对、彼此验证,于此翻译与校补13器,纠正白川先生援引文献的错误一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大型辞书,《辞源》无疑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等待人们修订,许多人也发文参与了《辞源》修订工作。本文从《辞源》错误类型入手,以《辞源》修订本·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为主要参考,举出了部份《辞源》中出现的错误及学者对这些错误的修订,以窥探《辞源》错误类型及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大型辞书,《辞源》无疑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等待人们修订,许多人也发文参与了《辞源》修订工作.本文从《辞源》错误类型入手,以《辞源》修订本·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为主要参考,举出了部份《辞源》中出现的错误及学者对这些错误的修订,以窥探《辞源》错误类型及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4.
《洛阳新获墓志续编》一书为文字、历史、文学、书法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资料,其后的释文为研究者阅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这些释文仍存在标点错误、缺字、误读、以后世通行字代替碑上原字等缺憾。对释文的错误进行校补,不仅可为学习者或研究者提供更为精确的释文,而且可为再版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好太王碑重新发现以后,一百三十多年来出现了许多种释文,其中荣禧、金毓黻、杨伯馨对碑文缺损部分进行了补释。特别是第三面首行的文字补释,有的学者不屑一顾,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自作聪明的”、“使人受骗的”释文。根据学者们的记录及相关资料考证,我认为这三位学者的补释文字应该是有所本的,那就是亓丹山的拓本和王志修的诗文。  相似文献   

6.
宣化在唐代为武州,设幽州雄武军,历史上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座纪年墓的发掘对于研究宣化及周边地区唐代的历史、社会制度、军事和生活习俗有重要的意义,只是<文物>公布的墓志释文存在诸如释读错误和释文脱漏等方面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利用价值,今反复阅读拓片,比勘原释文,对部分释文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经典释文》是陆德明集汉魏晋经学注释之大成的专著,自唐初以来就受到历代学者极高的重视.文章对《经典释文》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校勘、考据、体例术语类目及唐写本残卷等文献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8.
赵次公是宋代杜甫研究用功极深的学者。他研究的项目非常广,而注和解品位最高。其注解建立在对杜诗烂熟于心、融汇贯通之上,广泛搜集典籍和口语资料,透辟分析,有时还融入考证,故其注解总是妥贴、精细、笃实。其注解发明尤多,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也非常多。综合品评,赵次公的《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是杜甫学史上早期的百万字的伟大研究著作,赵次公是杜甫学史上注和解成就最大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陆德明撰的《经典释文》共30卷,以《经典释文序录》(以下简称为《序录》)为首卷。首卷按内容分为《序》、《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目录》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新华字典》第11版对第10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释义修订是此次修订的重点。可分为义项的增补、义项的删减、释文的修改三个大类。该文分类举例并分析第11版在释义方面的修订情况,以期促进《新华字典》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学者研习《史》《汉》之风兴起,主要着眼于《史》、《汉》的笔法、文采。而晚明学人则开始注释、考订《史记》、《汉书》、《后汉书》,有的是刊正汉史文本的注家诠释,有的是诠释汉史著中的生僻字词,有的是改写前人注释,以为词典之功。  相似文献   

13.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开篇之句,对于这句话,传统的解读主要从史料、考据以及前人的注释着手,而当代几个逻辑学者却从逻辑与语言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自己新的解读,在强调对字词的理解基础上,注重思想的整体性与无矛盾性。从逻辑解读虽富有新意,但从史料、考据以及阐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来看,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楚辞》文本及王逸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充分参考相关传统文献以及充分吸收前儒时贤的研究成果。可以对今本《楚辞》的部分文本进行有益的勘正,同时也能对一些重要的《楚辞》学术史内容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李善<文选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研究者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对李善注最大的争论焦点.其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鞑?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美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明史》最好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点校木,它几乎于每卷之后都附有校勘记,对研究明史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足的是,其校勘记尚存在校勘未尽、失校误字等缺憾,本文特举其四十五例试作匡补。  相似文献   

19.
《从征记》是较早的地理文学著作,留存了很多文史价值较大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对于该书的作者,学界还存有一些疑惑.通过对《北征记》的佚文进行搜罗比照,判明其作者为刘宋时代的伍缉之,又对伍缉之的生平情况以及《北征记》的亡佚时代进行探考,并论析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大都针对的是国内编写的汉语教材,对国外学者汉语教材编写的研究比较薄弱。而国外教材的编写理念、课文内容、练习、注释、文化因素等都有不同于国内汉语教材之处,能够为今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带来启示。笔者围绕法国最通行的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展开分析,结合法国当地的汉语教学情况,通过对法国大学内学习汉语的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验证,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