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区际产业联动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主体的主导程度,区际产业联动可分为产业转移模式、区域共建产业园模式、总部一生产基地模式和供应商伙伴模式.为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应加强对区际产业联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历经了四次大的改变。单纯依靠制度和区域发展政策的改变以及政府投资增加不足以保障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应致力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人文发展指标的改善,建立起开放、竞争、有序的区际关系,创建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市场机制改善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特定区域内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区际、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中心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会制约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必须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高中心城市要素聚散能力,促进层级城市网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区域间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中的区际公平(区域间发展公平)问题,人们往往过分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于“代际公平”(上下两代发展公平)的含义,而忽视了“区际公平”的重大而迫切性。直到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论”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命题后,这一认识上的偏差才得以纠正。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地区实现新跨越的整体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呈现出东、中、西和东北“四轮驱动”的新格局,主要目标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加…  相似文献   

5.
制度转型与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制度转型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制度变迁,其在区域空间上表现为制度变迁的区域渐进和梯度推进形态;渐进性制度变迁所决定的制度转型的区域渐进和梯度推进方式决定了中国制度转型进程、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区际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引致了中国制度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要完整地解释制度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增长差异,必须考察制度转型时期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其制度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引入制度因素,建立新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非均衡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国家对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包括区域经济政策导向选择、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正确制定及落实等,以实现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和区际分工的合理化,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欧盟成员国的不断增加,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欧盟一体化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欧盟的区域协调政策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它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经济落后的成员国和地区进行援助,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果。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表明: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完善政策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保证,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保证,制度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保障。欧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和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Ⅲ)以区域地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包括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郭超  马小利 《天中学刊》2007,22(5):29-32
完善的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各地区的经济利益诉求使区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在经济冲动,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是本区域的产业断链接通成为相对完整产业链条的过程,产业链节点的接通又必然在地区之间引起新的区域经济权益的冲突.因此,分析产业链节点的关系也就成为分析区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战略,既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本文主要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后,地缘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使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新疆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为中国内陆及沿海地区发展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关系起到了桥粱纽带的作用,并且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中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2.
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跨出了长期以来阿拉伯民族追求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关键一步。同时,贸易区的建成更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阿拉伯世界出现以“经”促“政”的发展态势,为阿拉伯世界的进一步合作与最终实现民族统一带来期望。但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第一,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议本身内容不全面、不明确;第二,阿拉伯国家缺乏顾全大局的契约精神;第三,地区动荡将成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的长期障碍。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能否越过多重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模式发展,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研究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落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它们之间有长、短期的均衡关系,存在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是进口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出口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对外贸易政策应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提高进口物品的使用效率,保持对外贸易平衡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对外贸易作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关乎一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外贸战略直接决定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水平,选择一种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贸易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应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着手提出竞争优势导向战略,并阐明如何实施这种战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贡献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据此,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好外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越边境贸易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后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次经济合作区等超越地缘界限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扩展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中越边境贸易的走势。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以"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为主要代表的东盟次经济合作区与中越边境贸易进程的联系,论述了区域性经济合作对中越边境贸易产生的周边地区贸易传导、贸易差额区域分布、贸易业务转移及一体化程度等衍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攀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而其中中美贸易问题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美方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施压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改善中美贸易顺差,更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因此,有必要认清台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推进服务集聚区建设、加大服务项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的实施,将对提升台州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破坏了一国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较大差异。本对我国各地区的贸易比率,劳动力素质,投资资金等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自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从而提高地区竞争力,缩小地区是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较少为学界关注的新英格兰、非洲、西印度间的三角贸易,还包括许多直接贸易渠道。通过大西洋贸易,西欧一些国家,特别是英法获得了巨额利润,积累了大量资本,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长为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中心。而非洲和美洲,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却受制于大西洋贸易,日益沦落为世界经济的边缘。不过,在很大程度上由大西洋贸易和西欧经济强国自身经济发展要素机制所决定的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并不仅仅表现为卷入大西洋贸易的西欧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还表现为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内部的各自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