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随着"卓越计划"的提出,卓越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本校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立体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链条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交叉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深入,建立并完善一个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立体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方式能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适应社会工程需求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2.
科学定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原则,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科学、系统、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组建卓越教学团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环保设备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当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过程中存在创新型教学机制缺失、工程创新型师资缺乏、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性不够、工程实践环节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创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与平台、加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设置具有创新性课程体系、建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卓越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势所趋,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它表明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应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入手,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应做出的相应改革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淮阴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坚持面向企业需求,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准确定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满足卓越制药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析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都丛须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才能得以完成.要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必须建立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体系为核心要素的多元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构建多元立体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现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为制订实施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立体的卓越培养计划,保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初步探讨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教育的目的及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入手,反思现行工程教育的缺失,结合学校办学历程和服务面向,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协同。搭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实施"企业项目制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举措探索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构建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与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互补,解决大规模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不足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功能定位、构建基础、特色优势、运行模式、安全保障等方面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卓越计划实施所面临的困难,结合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本文从培养方案制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体系构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指出: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展开土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可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卓越的土木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2.
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髓所在。通过聘请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为企业导师;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的企业培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创新能力大赛,探索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工程实践教育理念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型工科大学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出发,以南京工程学院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为例,探讨了基于企业大赛或专业竞赛平台为载体的,以联合协作、分阶段层次和学科交叉的项目教学为手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作用,为应用型工程大学的工程精英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7,(6):108-1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其内涵是强调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的改革基本思路,并结合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施卓越计划的案例,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出将“卓越计划”与注册执业制度相结合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授课方式、师资培养、能力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同时指出: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应按照“卓越计划”要求,主动适应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CDIO"人才培养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应用探索"CDIO"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IT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根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一种以基础工程训练为基础,在实践环节中增强工程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测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践创新能力是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应抓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契机,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其次需探索"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通过这些途径培养、造就高层次、高质量的交通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卓越计划”的提出,卓越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本校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立体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链条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交叉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深入,建立并完善一个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立体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方式能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适应社会工程需求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急需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不高、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工程科学家、复合性人才、国际化人才和"一带一路"留学人才等六种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能力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