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其结构与功能在人才培养这一层面上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分析解释这些不协调和矛盾为我们研究确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我国高等教育要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协调好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起来作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联合战略,统一战线在协调利益矛盾、促进社会认同、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其重要作用表现为:统一战线能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主体间的利益矛盾;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能推进多元治理的体制化运作,整合社会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切社会矛盾或社会秩序问题根源都在于利益矛盾。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利益关系分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不同阶层间矛盾、利益表达失衡引发的矛盾、干群矛盾、劳资矛盾、涉农矛盾等。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社会矛盾就必须协调好利益关系,并且做到:一是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与司法互补的矛盾多元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与学生个人能力之间、以及学校人才培养需求与教材建设之间的差距矛盾,作为职业教育教材的专门出版机构对此做了探究、思考,试图从出版层面找到改进策略。教材出版机构要切实落实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加强出版前期的选题调研及统筹规划;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监管要有管有放,有选择性地支持。  相似文献   

5.
杨森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109-113
两种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社会两种再生产应该适应和协调,相协调促进社会发展,不协调则制约进而阻碍社会发展。两种再生产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既是生产又是消费矛盾的两重性所致。人们过多地看到了两相统一的一面,而问题在于两相对立的一面。要做到协调,就必须将两种再生产都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在两矛盾运动过程中,既把握物质生产的规律,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握人口生产的规律,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处理好两协调的度和级,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业学校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使其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求职观念,从而能及时合理地择业就业。职业指导是连接和沟通学校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纽带和桥梁,在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应如何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我们认为,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两个矛盾:即个人求职愿望和社会职业需求不相协调的矛盾,学校教育和劳动就业不相衔接的矛盾。一、解决个人求职愿望和社会职业需求不相协调的矛盾由于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缺乏较深的了解,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其所容纳的“矛盾”被称为“真矛盾”。在弗协调逻辑看来,逻辑悖论就是一种“真矛盾”,是可以被弗协调逻辑系统所容纳的。在分析逻辑悖论语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消解悖论的逻辑机制。弗协调逻辑作为一种解悖方案,实际上是隔离了悖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意义上的悖论消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相对于协调而区分出来的弗协调,也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必然会引发和加剧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机制,逐步形成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访维稳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方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行协调度定量评价后得出:9年间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经历了失调到逐渐协调的转变过程,但地区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有所不同。区域协调度的提升主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的拉动。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则是由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城市本身的基础共同作用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质量改善中起到的支撑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规定。通过教材可以体现出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否为社会所承认——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编写适用的教材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大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体,由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而决定,它与全日制大学相比,在教材的编写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无论存在怎样的区别,有一点则是二者共同的,即:都要把培养的目标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因为,实现培养目标是一切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1 社会协调作为历史唯物论的范畴,所反映的是人类共同活动的适应方式,即一定社会有机体中和谐贯通而相对稳定的关系及运动状态。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不管在一定社会形态的相对稳定过程,还是新旧社会形态的相互更替过程,都必须遵循社会协调的辨证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有机体看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根本性的社会协调,是指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协调运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制度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的。在人类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从血缘群婚制、亚血缘群婚制、对偶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变。一夫一妻制是自然的产物,是文明的产物,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也不可能避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靠人类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克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形式下的重大举措.工会组织要借鉴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把创建学习型工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创新思想,增强凝聚力,激发内在活力,在协调社会经济矛盾、劳动关系矛盾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矛盾的产生符合矛盾普遍性原理,其在现实层面上有多种表现.文章从矛盾的产生及现实表现入手,就协调利益关系、处理社会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以“普职协调”代替“普职分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中职教育要转变发展思路,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导向,满足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发展提出的新诉求。然而,目前中职教材存在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传统教材形式僵化的问题。现实之困与应然之态的矛盾呼吁中职教材的“普职协调化”:以类型教育为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中高衔接;以创新开发为抓手,深化普职融通。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教学基本元素的是学生、教材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教材和教师这三个基本元素之间必然经历一个由相互矛盾对立归于协调统一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是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客体,只有经过一番钻研,才能由未知到已知;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又成为教师新的客体,教者必须洞悉客体的个性心理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控,保证客体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必须调整情绪,接纳教师这个客体;接着又要接触另一客体——教材,在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看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客体,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客体,这对矛盾成为课堂教学各种矛盾中的关键所在.教师与学生关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实质上是社会主要矛盾以及诸多具体利益矛盾在社会心理上的反映,要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在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化解目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于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主线。生产力则是全书的基础概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起着最终决定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突出位置。”我们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昌盛,百姓和乐。因此,在教材第一节第二框题的…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征候下大学新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刚入学普遍感到迷茫和紧张,在思想上呈现以下矛盾特点:对社会变化关注和冷漠心态同时并存;追求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却不愿付出实际的努力;在道德评价上做出对自己与社会同龄群体显著性差异评价;在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上追求享受,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要尊重时代特点和保持宽容心态,在深层次上,要注意从生存方式、责任感和敬畏意识等方面展开,在操作层次上,要注重教育活动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上,并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前提进行的。它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引起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客观上源于政治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主观上则源于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政治发展的路径是政治体制改革、公民政治道德的确立和政治参与的普遍化,其走向是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