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地区南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缺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接受上海辐射、支持其发展的支撑点。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端,与上海隔江相望,能否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这对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力.研究认为长三角区域可以划分为四个金融层级,即:第一层级是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第二层级是作为金融次中心的杭州南京苏州、第三层级是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的合肥宁波无锡、第四层级则是作为一般节点城市的长三角其它城市.上述城市应通过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以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金融层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但合肥仍是一个后发城市,实力还不够雄厚,需要明确面对新标杆的差距,不断跨越追赶。因此,基于区域一体化视域,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切入点,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内22个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为合肥创新追赶路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泛长三角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说,处于长江流域,城区向巢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符合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潮流。把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成泛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中需要突出金融集中区、旅游休闲胜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指出当前区域经济竞争中,金融资源向先发区域集聚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位于两大先发区域之间的新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之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西金融存量水平较低,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较弱。提出为缩小与先发区域的发展差距,新兴经济区需有效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合理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借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相关合肥经济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合肥经济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偏弱、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市场一体化有待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够、一体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提出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一体化市场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制机制等五大推进一体化的路径,以利于把合肥经济圈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常州应该定位为长三角沪宁发展轴上的"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其基本功能是"承接传递,汇集整合".根据"中继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常州应是增强苏南经济内生性的根据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区和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孵化园.  相似文献   

8.
合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尽管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合肥目前的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只要选择适当的发展路径,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推动,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就可以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快速成长阶段。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理论,着眼于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定位,研究合肥新城市定位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由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大北京城市圈以及以粤港为中心所圈定的大珠三角地区华南经济圈带动。其中华南经济圈是距离梧州最近的经济发展极。梧州可以通过参照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苏州与长江三角洲主要经济体上海的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经验,从城市定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以获得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建设已有十余年时间。对它的认识和深化不断地进行研究,需要有新的更加符合实际的着眼发展的分析概括与规划对策。我们今天充分认识这一研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迫切性。本文力求从新的视角进行新的分析和谋划,再认识新的发展格局下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定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中心区域合作方向选择,进一步提档升级重庆与周边区域合作发展中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加快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并与周边省区联手打造特色创新产业带。  相似文献   

13.
“增长极”理论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在“增长极”理论的透视下,可以发现处于粤西地区以至大西南通往穗港澳要冲位置的江门,作为珠三角西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日显突出。江门市完全可以在珠三角西南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探索出一条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盐城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加快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对盐城和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重要意义。盐城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接轨上海为抓手,通过提高政治站位、补齐发展短板、聚焦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协力共建共享、对接开放体系等途径全面加快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安徽省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然而,从政府合作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内行政区之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关系。这需要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推进其对资源由集聚向扩散的转变速度,改革对中心城市政府的考核指标,强化省级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能力等措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以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6.
安徽已明确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这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的。实施该战略对促进安徽奋力崛起、推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一,泰州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泰州农业明确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地、健康食品加工集聚地、休闲康养打卡地、农业科技升级创新地的发展定位,但也面临区域竞争虹吸效应、资源与环境约束、品牌效应不足和产销对接平台不够完善等挑战,应当夯实产业基底,大力发展健康农业,打造产销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