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心理学角度看词义引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词义引申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缺陷,即了忽略了词义引申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上,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词义引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词义引申的心理机制是联想。而词义的联想引申有两个基本途径 ,即相似联想引申和关系联想引申。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词义引申从形式上看应有两种方式,即“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由此也能从其内部找出它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词义引申的本质是两个由认识体现出来的词义产生了先后联系,其先后可由字形或书面语言予以证明,其联系要由认知范畴和格式的控制来完成。词义引申本质是两个词义间的认识联系,两个词义由认知格式控制,产生理据认识结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沟通实现引申。  相似文献   

4.
词义引申本质是两个词义间的认识联系,两个词义由认知格式控制,产生理据认识结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沟通实现引申。  相似文献   

5.
词义引申的本质是两个词义之间的认识“联系”,而不是派生、转化等等,两个词义在认知范畴和格式的控制下,分别产生理据认识,形成引申根据,然后两个认识结合成理据认识对,形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的沟通联系实现能引词义向所引词义的引申。在这种理论模型的背景下,本文分析古代汉语单音名词“事物”义之间的互补认知格式的引申类型。  相似文献   

6.
侯红娟 《文教资料》2006,(26):175-175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因此,引申手法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翻译中采用的引申手法进行了释义和阐述,包括逻辑引申、词义引申、意境引申和修辞引申。  相似文献   

7.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申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申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申,孳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词义引申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英语词义不仅有表面的、指称的、一般的意义 ,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深层的、比喻的、含蓄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 ,准确辨析和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确切词义 ,进行近似、深化或升华的不同层次的引申 ,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准确地传递科技英语原文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义进行选择和引申。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对词义引申方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运用隐喻理论对词义的引申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从体认引申、空间隐喻、由生理域到心理域、客体域与行为域的相互投射、下位域与上位域的相互投射等方面来探讨词义引申。最后阐述了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black”和汉语中的“黑”既有相同的国俗语义,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英汉民族颜色词“黑”的国俗语义异同现象,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得体地交际。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Cover"一词在商务英语中使用相当频繁,其含义甚多并且复杂,难以把握,与在基础英语中的含义区别较大。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外贸业务场合、语境仔细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含义,灵活选择恰当的汉语词汇来表达。为此就"Cover"一词在各种具体外贸业务场合、各种条款和语境中所表达的各种含义及其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验。基于美汉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英汉语中“脸、面”词义演变的多义网络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英汉“脸、面”词义的延伸都是围绕其中心意义(即典型),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在两者的词义延伸过程中,转喻不仅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导致英汉语中“脸、面”的词义范畴出现文化个性;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对“脸、面”词义的概念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的过程。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卖义词向虚义词转变,由功能实词向语法功能词转变。英语中许多单词和句型也是英语语法化的结果。语法化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于介词搭配,词义引申,时、体系统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英、汉语音变化都具有再造新词的功能。英语中的辅音、元音和重音的改变与汉语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改变都会产生词义、甚至词类不同的新词。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9.
甘田 《海外英语》2014,(10):227-228,274
In English,intona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it refers to the changes of tone and pitch.English intonation is non-tone language which means the word meaning will not changed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independent word's tone,while Chinese is Tone language,in which tone often determinates the meaning of word,different tones are representative of different meanings.Chinese language function exerts differently in tone and intonation,and it is a bit complicated compared with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