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恋母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一再延宕与"恋母情结"有一定关联。本文揭示哈姆雷特的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侠,应该有现实之侠与观念之侠的区别.大约唐代以后,由于观念中的侠符合人们的许多心理期待,从而日渐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侠,成为人们对侠的主体认识.在此过程中,侠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标志.把握侠的这种现实与观念的双重性特征,是解读中国侠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侠在本质上是人们实现回归原始之梦的一种方式。从起源上看,侠是渴望原始时代生活方式的集体无意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从它的存在意义上看,侠文化为满足人们的那种渴望提供了一种现实或梦幻的可能途径。作为侠文化的重要栽体,武侠小说是满足原始攻击欲的一种无害的途径,同时,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元素之一的武打描写也表达了人们的那种深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对此经典问题的争论至今仍众说纷纭。叔倒之争、为父报仇、俄锹浦斯情结是该剧的三大故事母题。对故事母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剖析哈姆雷特怪异行为下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7.
恋母情节深藏于无意识中,虽然受到压抑,仍不时寻求种种途径企图获得表现。哈姆雷特在显然下定决心为父报仇之后,在行动上表现出迟疑犹豫和一再延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恋母情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侠文化历经千年流变,最终只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情形在近代发生了巨大转变,近代社会的特殊性激发了民众对于侠的渴望与侠义精神的重新发掘,而动荡的环境与法律约束力的减弱也给了侠以重生的空间,有着侠义精神与全新思想的新一代侠客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陈去病改编的《莽男儿》中所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通过他又可以看到近代风气与传统侠文化交融与流变之下一段特殊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9.
《敢死队2》     
剧情简介: 《敢死队2》主要讲述的是Tool在执行一项任务时被残忍杀害,以史泰龙为首的敢死队发誓要为他报仇.与此同时,Tool的女儿Fiona也在进行一项为父报仇的计划,不过,Fiona最终失败,反倒被一个独裁者抓住.敢死队在报仇的同时,肩挑着解救Fiona的重任,并制止那个独裁者的阴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行动的“延宕”之谜,许多论者往往从理解他“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入手,认为“重整乾坤”任务之艰巨是他犹豫延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同意哈姆雷特是犹豫王子的说法(见《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拙文),本文试图重新探讨一下哈姆雷特行动的实质和他的悲剧意义,以期得出一个较为中肯的结论。关于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社会意义,持肯定意见的论者一般是从简单的同义反复的字面理解,认为他是要改造现实。对我国莎学界影响较大的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说:“他(哈姆雷特)认为自己的任务不仅是给父亲报仇,而且要消灭笼罩着生活的罪恶,恢复正义,设法使丹麦不再成为一座监狱。”(《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册第510页)我国论者也认为:“他的维护理想,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使他决定担负起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是作者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莎士比亚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耻罪行。这个剧本高度概括了公元1600年左右英国的生活现实,同时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个光辉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表现了莎士比亚高度的戏剧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剧本所讲的事迹,最早见于丹麦编年史家葛拉马蒂克斯的《丹麦史》(1200年左右)。在年轻王子杀叔而为父报仇的故事中,表现出的是中世纪道德范畴的思想。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倍尔弗尔改编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血亲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以超常态的、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在叙事文学中以复仇为取向的创作形成了具有某种恒久意义和特定价值的母题显现形态。中国叙事文学中的血亲式复仇母题可以归纳、整合为“为父报仇”、“为母报仇”、“为其他亲人报仇”三种创作模式,将其予以“悲剧性”的审美认证和文学史价值意义上的艺术评析,并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发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理想与现实     
莎土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性格有诸多特质,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犹豫和延宕。在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的社会现实之间,在深刻的洞察和缜密的思虑中,他失掉了替父报仇的良机。可以说,除了各种社会因素之外,正是哈姆雷特自己的过多的思虑遏制了果断的行动,最后因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与僭王同归于尽,因而无法承担重整乾坤的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频繁地被我们的语文教师使用,几乎成为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不二法则。每个读者阅读《哈姆雷特》这篇文章,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是谁?不管大家解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他首先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他是替父报仇的忧郁彷徨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是意大利的浪漫公子罗密欧,更不是贾府风流公子贾宝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与中国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侧面的侠文化,对国人的人格、心理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侠文化对他的人格、心理,乃至文学创作都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6.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侠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而后又在上世纪经过古龙、金庸等武侠大家的发扬光大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但是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大环境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侠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9.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