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古诗词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厚植文化之根,增强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了10首古诗词,南华诗词会团队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将古诗词诵读融入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开展读诗、赏诗、写诗、赠诗系列活动。本文以送别组诗课例为载体,透视课堂中以主题统整联读方式,通过聚焦意象、体味意境、感悟意蕴三大策略,品悟“送别文化”。通过读写互动、师生共创,寻求诗我合一。  相似文献   

2.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中的一首诗。"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八首诗和两首词,包括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我个人认为教材编者选择这些诗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是想对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某一类诗词(主要是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基于以上理解,我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主要分成两  相似文献   

3.
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话题,古人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笔者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通过找意象、想画面、悟诗情等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一组送别诗,使其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张群 《新教师》2020,(3):34-3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民族光辉的历史。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当前教学中,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其中古诗词朗读教学便是典型代表。本文以浙江省特级教师祝贵耀关于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首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为范例,旨在阐明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突出以趣而读的方式与过程,探索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送别诗在诗歌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经过考试分析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对送别诗的意象、意境及情感主旨等把握还是不到位。平时遇到送别诗不会归纳,且笼统地认为送别诗就表达一个主旨,即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笔者以《多情自古伤离别——中考送别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为例,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研究体会,就送别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等方面,谈谈关于送别诗鉴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过于集中在考核上而忽视了古诗词鉴赏的实质性教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拓展较少,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题目的研究,发现诗词选题逐渐由诗词表面解析转变为情感赏析以及整体意向赏析等。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品诗,读诗,悟诗。  相似文献   

7.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尝试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整合教学,让学生对送别诗这类题材形成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用于抒情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实际看,还存在着公式化、程式化的弊端,难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及道德情操,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以诗解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9)
中国是诗的国度。酒席酬唱、离情别绪、长亭送别、边塞生活均可入诗。《诗经》的浑朴自然、《离骚》的雄气绮丽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辉煌的起点,唐诗、宋词、元曲更是这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强调背诵和默写,忽视了古诗词中特有的审美  相似文献   

11.
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其灵魂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意象,而意象又是诗中作者情感深度凝聚的体现。针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意象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才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古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对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水平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聪勇 《成才之路》2021,(15):128-129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短小精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诗演绎,以画配诗,以诗解诗,以声配诗,尝试作诗,让学生得其趣而领其味,科学记诵古诗词,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鲁燕  刘红霞 《考试周刊》2011,(74):59-60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五千年来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奇葩。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重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却忽视了进行语言表达的系统训练,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成为一个空白点。作者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古诗词入手.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四种语言表达的训练措施:述诗中的“画”、塑诗中的“人”、用诗中的“理”、学诗中的“法”。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案例与策略解析]一、一比送别诗,提炼相同点1.出示古诗背诵单元目录,锁定学习内容。2.指导学生读正确整首古诗,并读出一定的节奏。3.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并随机出示:《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讨论并发现送别诗的共同点: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发诗人的什么情感。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送别诗的一般特点:送别诗一般都包括人、景、情,并附以板书。6.聚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1)指导学生联系课题、作者,明确送别的人物。(2)出示前两句诗,抓住"夜"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中考或高考之后,都会发生对于古诗词鉴赏题的"吐槽"。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在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已经演变为对一套封闭话语的练习、对出题者意旨的猜测。教师和学生练就了一种可以绕过作者、绕过文本,甚至绕过读者自身来"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忽略了古诗词所承载的作者的生命体验,也忽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而二者本来是使古诗词的魅力得以释放的基础。诗是有生命的。辛弃疾晚年读陶渊明的诗,写下《水龙吟》:"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相似文献   

16.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之一,此类诗词通过一些常见意象,描绘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情别绪的体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送别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送别诗的常见类型上,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送别诗的学习使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等。  相似文献   

18.
徐进标  乙常青 《初中生》2009,(11):27-28
阅读古诗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诗题。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诗题之中,我们往往能明确诗词的类别,进而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相似文献   

19.
张福林 《文教资料》2005,(3):190-191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的喜怒哀乐,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新课标已把阅读欣赏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高考、中考对古诗词的赏析题份量也加重了。如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神韵,应从这几方面赏析。一、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赏析古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清楚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有用。假如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赏析,更怎么知道:“赏析得对不对?”又如何去写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数量增加,古诗词教学是一线老师不可绕开的课题,但是在古诗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诗中名言佳句为目标,则无法满足新时期“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本文将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例探讨吟诵在古诗词教学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