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应用化工系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强调要做好"开展订单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顶岗实习"等五项主要工作,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使高职院校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2.
关于促进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特别是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目标,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技创新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培养自身与企业合作的吸引力和比较优势,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要求也被提出:不但要提高"量"的增长,同时还要加强"质"的建设。而对中职学校来讲,拥有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即为提高中职教育"质"的建设之根源。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原因,提出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以"校企共育"的形式来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培养对象进行分析,并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将较大幅度提高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4.
校企异地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借助社会资源来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实现"远程协同"是取得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理论层面来说,校企异地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远程协同"要实现五个协同:身份协同——超越时空的"校企"双身份建设,过程协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培养过程优化,内容协同——基于情境构建"虚拟+实体"运行架构,工具协同——对接实践逻辑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评价协同——按照训育并举形成校企共同评价.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校企需要开发远程协同平台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在线学习空间实现"资源"为中介的学习情境,实施"校企双导师"强化身份管理,配合"实体+虚拟"校企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要结合自身情况寻求适合的校企合作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培养现状,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初步提出以学校和企业为主的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确立责任分工机制、培养划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互赢"。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有"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工匠精神"培养的四个因素,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校企双方应该重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然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工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渠道。为建立健全基于产学研平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中,要细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丰富校企合作模式,重视合作质量,深化合作内涵,更好地推进"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化利用各自的资源,实现资源与人才共享;并针对不同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9.
校企网络互动平台是建设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好渠道.它实现时空无限化、协同化、个别化、信息同步与异步化发展.另外,面对新的形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理论和知识面拓宽,日趋广阔的信息给企业和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桥梁.因此,建立校企网络互动平台专案管理与开发,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呈现校内学园,校企互动,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全面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体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专业课教师的准入标准,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培养专家型专业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现实状况,文章阐述了高校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出高校作为行使人才培养职责的主体,要立足于自身建设,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校企合作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重要路径。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要加快"卓越工程师"的机制构建,打造具有资金保障、师资支撑、组织支持、制度保证的动力机制,以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3.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双元培养"办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华好学院为对象,对校企"双元培养"内涵、"双师型"师资建设、校企师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校从2000年起就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集校企为一家,校企为一体,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校办产业、服务企业等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素养的高职学生,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高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精心统筹校企双方资源,着力有序推进"理论平台、实践平台、文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校企双方实际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秀珍 《高教论坛》2014,(3):105-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依据这一目标,结合高职文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职业鉴定—顶岗就业"这一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力图降低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无序性和模糊性,从而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旅行社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校企合作投资主体与紧密程度可分为"主导型"单办模式、"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租赁型"引网点入校模式,从建设成效方面发现存在校方自办模式成本过高、企业独资模式运营效益差、"教学"与"生产"功能耦合失衡、有效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寻求校企互利共赢、构建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功能同频共振、按照市场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实现校企共建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运行和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牛保顺  侯运来 《考试周刊》2014,(39):166-167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积极性。为此,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和回报;中职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三方共同努力,实现校企"两头热"。  相似文献   

19.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的精髓。"4S前店后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对"教学工厂"模式的优化移植,形成的学校、实训基地和"4S店"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共育式培养模式,以"教学做合一"为共建基点,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校企合作要体现共赢性。  相似文献   

20.
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而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小、数量少,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切入、联合实验室建设、竞赛等多个角度,阐述校企联合培养的工作思路和多种做法,实现了"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