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知识结构对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教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观点,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认识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有意义的、并相互关联,结构越来越完善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学习单个知识点到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点组合、再到学科的不同层次上,在一定条件下,知识结构可转化为认知结构。而在学科层面上,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试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浅谈其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冲突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认知冲突理论构建课堂分析框架,一方面,评估调节认知冲突的课堂教学要素;另一方面,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考察情境是否激发认知冲突,教师是否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支架,生生互动是否促进认知冲突的深化和解决。后者主要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属于单一视角、双重视角和整合型视角中的何种类型,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基于认知冲突的课堂分析框架可用于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不论哪门学科,学生“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这一点。所以在设计CAI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应在一定的认知理论指导下进行CAI课件设计。在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即依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具体认知或抽象认知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4.
认知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实质。分析认知结构的机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一些做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引言1.1研究目的学生函数概念认知结构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和学校差异,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在规范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区域的同时,能够对学生认知结构发展产生目标导向作用,能够对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机制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向学生布置函数学习任务?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函数学习任务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的启发,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联系教学实际,以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点拨,以激活学习活动,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而全面的提高。   1.断中求续。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认知目标和认知水平间的落差过大,其思维活动就难以延续。对此,教师除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外,还在于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落差”,并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习建立认知水平和认知目标间的联系,以接通思路。如,归纳《大森林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理论的观点出发,以立体几何为例,对发展认知结构途径进行了探索,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探求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的应用、培养思维品质、问题转化等方面来发展学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敏感性,内化学生的道德伦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面对外部社会道德的转型变迁,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承诺和新时代重要使命,促进学生的良性道德认知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与实践议题。本文探索建构高校学生道德认知的观测指标体系,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置于社会-家庭-高校的多元综合情境中,利用全国高校学生调查数据,清晰当代青年道德认知特征。基于有序逻辑斯特回归与夏普里值分解,在兼顾社会与家庭影响作用的同时,着重聚焦剖析高等教育院校影响五大教育要素,即院校组织禀赋、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互动、朋辈效应在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中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有利于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德育机制的理论认知,为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道德教育平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0.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重点问题.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为基底,以学生的认知形成规律为锚点进行教学实践设计与分析,并依照此教学实践设计进行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修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亚洲经济的发展”属教材新增内容,教材编写者将其放入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兴起这个国际背景中加以阐释。一、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把历史的认知结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历史的认知结构包括三个层次:1.形:历史的表现形态。2.质:历史本质、概念和规律。3.值:历史的借鉴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对本节课的如下几个认知阶段。1.事实性认知阶段: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自己旧有的知识相联系,确认新…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已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表明数学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认知的增长点,同时,还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必要的准备与铺垫,然后才能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定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又有实现这种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11,(7):21-21
周加仙在2010年第1期《全球教育展望》上撰文指出,“通用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大脑加工网络的运行特征,强调运用多种方法,使教学适合于不同情境中不同背景、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认知能力学习者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藏族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教学(下)陶明远四、促进藏族儿童认知发展的教学对策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知识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与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让学生有效地同化和顺应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知识,促进儿童认知发...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场依存——独立型认知方式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淼  沈帼威 《学科教育》2004,(10):21-24,29
阅读是学生个体复杂的认知活动,必然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方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并采用相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方式的改组与整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场依存独立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为语文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认知方式的特点提供了指导,也为学生认知方式与阅读教学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教育促进学生知情和谐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设网络教育的人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已愈来愈成为学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网络教育承栽着终生化学习的使命,只有培养出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学生,才能与终生化学习的社会相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网络课程内容数字化精确性与人情感性的不统一;虚拟交往中情感信息的缺失;学生在网络虚拟教学环境下难以获得真实情境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及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环境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策略有: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理念;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虚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到关注学生?关注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及最近发展区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已有认知与潜在认知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相互作用,实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