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例回放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下)第二单元第二课《最佳路径》的教学片断。 老师:在颁奖会上,当记者祝贺格罗培斯的设计获得成功时,他笑着说:"那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同学们,你们认为,到底是谁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阅读、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人物细节描写的鉴赏与写作(写出人物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在尝试着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着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究,力求创设高效的课堂。拿到小学语文苏教版六(下)教材的第九课《词两首》时,我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把《如梦令》和《渔歌子》放在一起?能否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教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词,觉得《如梦令》的词眼应该是“醉”字,而《渔歌子》的词眼应该...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完苏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关于“爱”的主题后,我链接教学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下册(7)“静听花开”之“真爱无言”单元,这一组文章包括:《麻雀》《可爱的小鸟》《小狮子爱尔莎》《冬眠》《鹿心血》。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头一条,是“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这样一个目标怎样去达成呢?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宇宙里有些什么》《梦溪笔谈》等本的研读去实现头一条教学目标。但一路学下来,感觉还很不够。为此,我搜集了不少科技时,印发给学生拓宽视野,但从学习效果上看,学生对科学的激情似乎依然没有得到唤醒。  相似文献   

6.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  相似文献   

7.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不冲淡文本的前提下,选取灵活的形式、恰当的时机引入资源,使之与文本交相辉映呢?下面是《大江保卫战》(苏教版五下第23课)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
《陈情表》是一篇经典篇目,沪教版、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等教材均将其选人,我把这四种版本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发现执教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沪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陈情表》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0.
《赶海》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笔者紧扣“语气词”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同学们,你们读词语就读得这么有趣了,那赶海肯定就更有趣了。“我”和舅舅来到海边,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言)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这篇文章笔者已教过很多次,但总觉得.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备课时,我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教学的“切入点”该在哪里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冥思苦想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这篇文章笔者已教过很多次,但总觉得.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备课时,我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教学的“切入点”该在哪里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冥思苦想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报任安书(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对于其中的“推贤进士”人教版旧教材和苏教版教材都默认了它的本意,但与人教版旧教材相配套的《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却认为”“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相似文献   

14.
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一文,被删改后编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建筑艺术”单元.单元导言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描述,和《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疑惑.《黄鹤楼》能当作建筑风格类的说明性文章来解析吗?仰慕仙人之情应从何悟出?文章对怎样教学《黄鹤楼》才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了一点探索,指出语文教师只有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兼顾,深度挖掘教材,智慧取舍内容,有机整合教材,才能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所选的课文。两篇课文在同一单元出现,编排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两篇课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项目中,基本上都把朗读教学的目标列在第一条(第一学段列在第二条),凸显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到位,指导不到位,导致训练不到位。那么,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松波 《贵州教育》2010,(10):40-41
在新课改大力开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小而实”:即教学目标定位小而准确、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落到实处。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一些初步认识,我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观察水”的教学内容为契入点,在同伴的帮助下,以“一(个教学内容)拖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方式先后上了三次研讨课,在“否定之否定”的“磨课”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痛并快乐”的有效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精美散文《月迹》(现收录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无疑可以给语文教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弟弟和三妹在奶奶的引导下寻月赏月的活动过程,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追求美探索美的热情。不过,在笔者看来,把它看成一堂绝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9.
董振宇 《教育》2014,(7):73-73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第四单元《孔乙己》课后的“探究练习”:孔乙己的性格中既有迂腐的一面,又有善良的一面,你能不能联系课文从这两方面对他的性格特点作些分析?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其中第二问“鲁迅在写这个人物时怀有怎样的感情”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个问题的设置也许是没有区分清楚小说这种艺术体裁作者和叙述者身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0.
《送行》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英国漫画家、作家比尔博姆。第一次读这篇作品,老师和学生都会问: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作品对勒罗送行这种行为到底是褒还是贬?而且正因为对作品真意的理解不一致,其中的许多描写大家看法竞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