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大火可以毁灭成片的林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树木都怕火烧,落叶松就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种。一场森林大火过后,落叶松往往仍然挺立不摧。这是由于落叶松那挺拔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树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即使树干被烧伤,它也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身上的伤口涂满涂严,随后就凝固了。而那些企图“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则无隙可入。因此,落叶松就成了森林火中令人瞩目的“英雄树”。除了落叶松,还有一些植物也是不怕火烧的。南…  相似文献   

2.
按理说,植物都是怕火的.它们干枯以后,都是很好的燃料。然而,有些品种的植物,大火对它们也无可奈何。落叶松就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种,它为什么能“劫后独生”呢?这是由于落叶松那挺拔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合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们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就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种,它为什么能够“劫后独生”呢?这是由于落叶松挺拔的树干外面包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王锐 《少年科学》2014,(11):18-19
<正>植物天生都怕火,然而,有些植物却天生有着抵抗火焰的独特本领,还有的能借助大火获得新生呢。身披"防火衣"中国北方有着大片的落叶松。它们挺拔的树干外面穿着一层厚厚的树皮,这层树皮几乎不含油脂,很难被大火烧透,就像"防火衣",能够保护树干里的组织不被破坏。即使落叶松的树干被烧伤,还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伤口涂满。树脂凝固后,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就无隙可入啦。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韧性     
一个春日的黄昏,我沿着龙岗山的小石径散步。路边是一排高大的梧桐树。那斑驳的、迷彩装似的树干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一棵树干离地约三米高处,我发现了一个奇观:两个白色的陶瓷小圆柱体一上一下地排列生长在树干上。仔细一看,这是两个用来支撑电线的电瓷瓶。当年,那些不按规范操作的电工图简便,把瓷瓶用大铁钉往树干上一钉,电线往瓷瓶上一架,无辜的树干就成了电线杆。而今,电线是撤除了,可瓷瓶却长在了树干上,俨然是树干的两截短短的枝桠。原来,这是一种生命本能的调节现象。当年被铁钉刺伤的树干,在那撕肝裂肺的伤痛未止时,就开始了修复伤口的自救:将铁钉刺破的树皮往外长,往外长,一直长到瓷瓶的外边,已经将瓷瓶“吞”进去有2、3厘米了。我无法知道这个过程经历了多少年,却知道自己已被这不屈的生命力深深感动了。我不由联想到了壁虎、螃蟹、蚯蚓……这些小生命也是那么坚韧,掉了尾巴,断了臂,甚至被拦腰切断,它们照样顽强地生存。还有属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其形体需在显微镜下才可见,而生命的韧性却令人叫绝。这类动物是用分裂方式繁殖的,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它们的寿命只是在两次分裂时间之中,由于一天分裂三次,所以每一代的寿命只有8小时。当然,一个个体...  相似文献   

6.
我家的小院里有许多果树,其中我最青睐的恐怕就数那几株猕猴桃树了。冬去春来,我望着池塘岸边几株黑乎乎、光秃秃的树干,问爷爷为什么不砍了当柴火烧。爷爷答道:"砍不得,它们可是大名鼎鼎的猕猴桃!"呀,这就是被称为"果中奇珍"的猕猴桃树?望着其貌不扬的它们,我不禁肃然起敬。只过了个把月,我惊喜地发现猕猴桃的枝  相似文献   

7.
奇树大观     
盐树黑龙江和吉林省的交界处,出产一种木盐树,高可达6~7米。每逢春季,树干上就凝结一层雪白的盐霜。用刀轻轻刮下就能食用,可与精盐媲美。原来这种树的根会不断吸收地下的盐分。当它达到饱和点时就要排泄“汗水”,经过风吹日晒,树干上就出现一层结晶盐了。  相似文献   

8.
浇花     
奶奶家种了好多好多的植物,有仙人掌,有菊花,有芦荟等。我想,反正我也闲着,不如帮奶奶浇浇花吧。说干就干。我拿出水壶,灌满水,开始先给仙人掌浇水。奶奶看见了,忙制止我说:“你少给它们点水,它们原本是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很耐旱的!水浇多了,反而是害了它们!”我一听,猛地缩回了手。呀,浇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着,我又给菊花、芦荟浇水。花儿喝足了水,精神抖擞,它们仿佛张开了笑脸,正在朝我笑呢!爷爷见我一个劲儿地灌水,奇怪地问:“我们平常给这些花浇水,最多只要一水壶,今天你是怎么回事?花多浇了水,就像人…  相似文献   

9.
洛基 《初中生学习》2013,(12):24-24
刚上初中时,我戴的是一副玻璃镜片的眼镜,就是经常被嘲笑为“啤酒瓶底”的那种。不久之后,我见到有同学戴了一种神奇的眼镜——她的眼镜泛着迷人的红色反光,造型优雅别致,从外观上就透着“小心,我很贵”的气质。最重要的也是最令我神往的是——这眼镜的镜片是不怕摔的!关于这一点,我们是亲手做了实验的……后来,我知道了它的名字——树脂镜片。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芦荟     
在我家阳台上,放着一盆芦荟。它是妈妈从姨妈家搬来的。它来我家有一年多了。芦荟的叶子长而宽大,叶片也很厚,它们向四面散开,形成了独特的“绿色花朵”,好看极了!叶子的两边还带有许多小刺。叶尖上的刺最长,约1厘米。我想:这应该是芦荟用来防身的武器吧!芦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海南岛尖峰岭密林中,有人发现珍稀植物香楠和坡垒“拥抱”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极罕见的植物树干连生现象。  相似文献   

12.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背诵指导这首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写石灰锻炼的苦辛,第二层写石灰的高洁志向。虽然分两层意思,但这四句诗却是一脉贯通,一气呵成的。所以,要背诵这首诗的关键是要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因为全诗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把握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出”“烧”“粉”“留”之后,还得考虑诗的“拟人”,就是说石灰要有人的性格,这就有了“全不怕”和“要留”的“想法”。这样看来,只要记住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和诗的拟人化写法,背诵这首就比较容易了。字词注释①千锤万…  相似文献   

13.
初三化学绪言课设计上课一开始,教师先演示四个短小、精彩的小实验——空杯生牛奶,白花变红花,不怕火烧的手帕,会点灯的玻璃棒。离奇的魔术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此导出课题:“同学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这就需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为了弄...  相似文献   

1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如今在农民伯伯的田间地头,有许多植物都一反常态地变了模样——玉米的个头比过去大了好几倍,饱满的小麦丝毫不惧怕天敌虫害,还有那些超级草莓像是从童话书中走出来的,不怕风霜不怕冻……奇怪,难道它们都被传说中的女巫施了魔法吗?没错,这些植物的确是被施了魔法——它们都被转基因这双魔手改变了,所以才会上演一出又一出的变形记。  相似文献   

15.
你也许没听说过吧,有种蚂蚁会种蘑菇。在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就生活着这种蚂蚁,名叫“切叶蚁”。切叶蚁平日整天在森林里爬来爬去, 寻找“切叶”的对象。要是哪一棵树被它们“相中” ,满树的叶子全会被它们的大颚切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有时它们也会危害果园里的果树, 当地的果农十分讨厌它们。  相似文献   

16.
祁正 《小学生导读》2013,(11):35-35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灾害,科学家经过反复育种和选择,终于培育出十多种耐热性能好、相对来说不怕火烧的植物,作为森林的防火屏障来栽种。  相似文献   

17.
在大千植物世界中,植物的形状千姿百态,有酷似手掌的“佛手”、“仙人掌”;有貌似酒瓶的“酒瓶椰”;有状如球形的“仙人球”;还有像乌龟背的“龟背竹”等……。它们大多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改变的。以下列举几种植物的形态变化说明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匍地生长的“铺地柏”生长在平原,丘陵的柏树,通常树形呈塔形,树干也是通直的。而某些高山之巅的柏树却弯曲着身躯,好像伏击战中的侦察兵,匍匐在地,窥探前方敌情,任凭风吹雨打却紧紧俯卧地上。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是人为制造的景观?其实这是柏树求生的方法。因为高山之巅,蛱谷…  相似文献   

18.
白杨是一种生命力很强,易生易长的植物,它不怕各种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灾害,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小白杨现在还很小,爸爸说的话的意思,他们暂时还不能理解,我想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白杨树的树叶很大,所以又把它叫做大叶杨和响叶杨。白杨树的根很粗,是白色的,树干又粗又直,树干上均匀而且很有规律地长着许许多多的小树叉,树叉上每隔几毫米的位置会长出一片叶子,一根树叉上起码有几十片树叶。树中还有一圈圈的圆圈,叫做年轮,每棵树每过一年,就会长出一圈。树干摸上去不是很光滑,上面有像眼睛一样的花纹,这叫做树纹。白杨树虽然不是很美观,但它的精神非常可贵,它的生命力强,不怕各种自然灾害的  相似文献   

19.
绿叶森林里住着一群食草小恐龙。这天,大家和平时一样在林间空地玩耍,忽然,远处冒出一股白烟,变成一条笔直的烟柱。“有烟,怎么回事?难道森林着火了吗?”小腕龙脸色大变,“不好,那个位置靠近森林的入口,要是火烧过去的话……”绿叶森林在一个狭长的橄榄状的峡谷里头,而峡谷只有一个出口,如果出口被大火包围的话,那么它们就通通出不去了!  相似文献   

20.
“小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这是我上幼儿园时一直在嘴边念叨的。那时觉得读书是一件乐事,可是现在,一年四季——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英语老师在讲台前讲着令人似懂非懂的复杂语法,而我在下面却昏昏欲睡。“一只绵羊,两只绵羊,三只……哦,不对!”我一下子又清醒过来,“是be动词加动词过去分词!”慢慢地,我又开始托着腮,静听英语老师的“谆谆教诲”,怎么听怎么像一个个催人入眠的故事。春天的读书郎呀,老是在打激烈的眼皮战。夏赤日炎炎似火烧,整个天气就像一只闷葫芦。夜晚灯下,几只小虫不时地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