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琵琶作为中国独有的乐器,存在历史十分悠久古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优秀的琵琶艺术家优秀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琵琶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探究如何在琵琶演奏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求找到将情感完美融入音乐中新的积极的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2.
琵琶文曲作为琵琶乐曲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就包含着许多有关于儒家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古典的审美观点。其中不光凝聚着中华传统的光辉,还是我国文化的结晶。自从琵琶文取一经问世,在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关于琵琶文曲的重点一直在传承着。不过琵琶文曲在发展历程中分为两种的类别,即:传统和当代琵琶文曲。尽管两者之间还是有多相同点,不过其题材的选择、演奏的技法以及旋律等由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五弦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自丝绸之路从天竺和波斯等地传到中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探讨五弦琵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发展进行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4.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骄子,是华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之所以能够千百年来世代相传、长盛不衰,在于它不断进步和所具有的非凡的艺术表现力。琵琶艺术的发展也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在历史长河中一步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琵琶文曲在此期间也随着历史命脉的牵动而起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越来越重视。琵琶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族乐器,组织琵琶教学活动,对于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传统琵琶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演奏琵琶时表达不出美感,无法引起听者产生共鸣。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培养学生美感的切实可行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的琵琶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琵琶作为一种西域乐器,进入中原后与传统音乐融合,改变了传统音乐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它与唐诗相融合,拓宽了唐诗的选题范围。琵琶意象历经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发展,成为唐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不同题材的唐诗中,琵琶意象的内涵不同,依照情感表达侧重,将其分为表达慷慨悲壮、抒发哀怨忧思、烘托宴饮氛围三种类型。琵琶作为西域乐舞文化的典型意象,推动了唐代音乐与诗歌的发展,使得唐诗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琵琶武曲是琵琶演奏的一个重要曲目,其他五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在隋唐、宋代、元明清经历不同的发展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征,必将有利于演奏者更好地理解琵琶武曲,演奏出更美妙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黔东南南部的广大侗族地区,普遍有用琵琶伴随歌唱的传统。黎平洪州琵琶歌即属于侗族琵琶歌的一种,它在侗乡流传600余年。由于洪州琵琶歌的演唱方法独特,男、女生自始至终均以假声演唱,使其在南部侗族地区众多琵琶歌演唱中独树一帜。通过对平架村进行实地探访,对琵琶制作及演唱特点等进行了考查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蒙古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兴起,论述了经过了多个民族、朝代的更替,琵琶始终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琵琶的描述与记载“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说明蒙古族历代音乐历史中很早就有使用琵琶的记载。清末民初以后,琵琶在内蒙古地区渐渐失传,在蒙古族音乐演奏中基本不被采用。如何摒弃歧见让琵琶这件历史上曾经被蒙古族人民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乐器,为今天的蒙古族音乐所借鉴和使用,为蒙古族音乐服务,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27日,南坪弹唱获吉尼斯最大规模琵琶合奏称号,这无疑将南坪琵琶这一远古遗韵重新推入公众视野。笔者通过走访研究,对南坪琵琶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南坪琵琶和当今普遍演奏的琵琶进行了初步对比,明确概念,形成认知并著述成文。希望通过对有着"千年琵琶"之称的南坪琵琶和如今的广义琵琶的对比分析,增进广大弹拨乐手和音乐爱好者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探求之心,借此感慨于中华文化产生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向博大的中华文化产生长远的敬畏和尊重之情,背负起传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汪派是近代江南琵琶艺术流派中立派最晚的一个流派,也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姓氏立派的流派。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琵琶的历史以及汪派的形成和汪派琵琶谱的最早来源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则从《十面埋伏》入手,选取了李廷松的版本对汪派琵琶的艺术特色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选取李廷松和卫仲乐为代表介绍了汪派的传人,并简要说明了汪派对我国琵琶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琵琶空前流行,它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乐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当时不仅流行琵琶曲的创作和弹唱,还将琵琶及意象运用到诗词歌赋中,形成了独特的琵琶意象。本文通过琵琶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唐代琵琶曲的繁荣和琵琶诗的发展历程,将琵琶诗的意象分为悲怨与欢乐、激昂与悲壮、同情与感慨、庄重与神秘、缠绵与怀古五类,感受琵琶和唐诗的意象融合。  相似文献   

14.
琵琶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以明亮的音色,优美的音调,柔美的气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琵琶的演奏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独奏和非独奏两种,琵琶的非独奏形式的运用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出现较多,并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将对琵琶非独奏形式在我国古代音乐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琵琶,在古代是所有弹弦乐器的总称。到秦代,专指一种音箱类鼓,两面蒙皮,直项的弹弦乐器,俗称“秦琵琶”,又名“秦汉子”。其初为圆形音箱,后来发展出梨形音箱。到汉代,又出现一种纯木质结构的圆形大音箱,也是直项的弹弦乐器,较“秦琵琶”大很多,俗称“汉琵琶”,又名“阮成”。到晋代,由西域(中亚新疆一带)经甘肃又传入一种曲项的,用拨子横弹的琵琶。到唐代,集上述琵琶之大成,发展出曲项的、梨形音箱的、用手竖弹的琵琶,即今日琵琶之雏形。在演奏上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乐舞的主要伴奏及领奏乐器。到二十世纪,经过杨萌浏及刘德海等诸位前辈的创新改造,琵琶的发展出现了极其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琵琶移植乐曲对琵琶艺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琵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琵琶乐曲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一笔宝贵的财富。移植乐曲凭借着其自身的特性在众多的琵琶乐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主要归结于琵琶艺术发展、琵琶技法发展和听众审美的需要。在肯定移植乐曲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移植乐曲给古老的琵琶艺术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使古老的琵琶艺术保留古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琵琶艺术考级是社会艺术考级工作的一部分,这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琵琶的普及教育,也为琵琶的基础教育确立了基本方向和考核标准,同时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国民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琵琶考级的现状,确保琵琶艺术考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之中,琵琶是最为深奥与婉转的,它以自身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与革新。在21世纪,"新民乐"的潮流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琵琶作曲的变革与发展,琵琶作品的传统形象被不断的革新,以更加新颖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笔者通过对林海创作的《琵琶相》简单解析,从演奏技法、乐曲特点和创作手法的方面入手,真正的揭示新型琵琶曲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9.
琵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两首乐曲在反映同一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音响,然后根据各自不同的意愿在琵琶上描绘出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20.
琵琶是我国古典乐器之一。随着现代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琵琶作为我国古典艺术之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此本文就对琵琶的表情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帮助琵琶艺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