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必要的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条件.21世纪以来,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而现在,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却不客乐观.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使其养成学法自觉、知法完整、懂法透彻、用法正确、守法坚定、护法顽强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2.
戴向芸 《广西教育》2014,(27):109-110
针对高职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从法制教育教学方面提出增强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对策,以培养懂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对未来少数民族发展建设,对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些年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各类违法犯罪现象也频繁发生,告诉我们仅仅从"道德与法律"课上并未让少数民族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律意识培养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4.
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强调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完善与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指出了中国未来的治理模式及其重要意义。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依法治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较强的法律意识;要知法、懂法、守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社会的权力和利益。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却不尽人意.离社会和未来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需要重点关注。另外,我国的教育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在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注重对法律教育的改革,优化我国法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法律意识生活化是改变目前高校法律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并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本文深入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改变,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大学生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9.
丫丫说法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丫丫说法”也第一次和大家见面了。曾经,有多少花季少年因为不懂法而误入歧途,身陷高墙;曾经,又有多少单纯少年因为不懂法,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依然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对依法治国规律性的把握及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上升为法治理念,最终建立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从应有权利到现实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权利之学。但长期以来,在中国法学献中盛行着一种观念,即:权利只能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离开法律形式的权利是不存在的。本作认为,权利的合法性并不具有必然性,确乎存在着一个不以法律为唯一根据且先于法律而存在的权利;权利有着三种存在形式,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依次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最后才是现实权利。现实权利是权利运行的终点,又是新权利运行的起点。只有这样,权利才是真实的和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深刻反思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立足中国国情,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同时紧扣时代和世界的发展潮流,认识和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思想成果。本文试从邓小平论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维视点这一角度,来探讨邓小平关于法制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的法律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学说,而且也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法律思想。在实践意义方面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渊源,而且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理论和法律实证主义是法哲学界长期对立并且影响都十分广泛的两种理论,双方主要分歧在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方面。自然法理论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视法律的道德性为其有效性的前提;法律实证主义则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划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线,法律实证主义者并非轻视道德,而是不像自然法理论那样把法律的有效性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之上。然而这两种理论晚近的发展却向我们表明了其分别与对方的理论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第三次法律革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它对于实现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意义重大。在这场革命中,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根据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对法制的需求,适时提出法制思想,以推进现代化事业。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时期党的法制思想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健全大学生独立人格,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帮助他们了解公民应该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本文试从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教育、法律教育的基本环节与法律理论教育和案例教育的关系三方面分析法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陈述了该课程的几种弊端,并且认为,应该更新该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改革该课程的课程设置,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学生自治的权利边界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高等学校学生自治权是高等学校法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从培养具有民主、科学意识的现代公民角度出发,学生权利结构不仅应包括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中所列举的权利内容,而且应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规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权、校务参与权、有限自治权等权利内容。但受根深蒂固的特别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认识比较模糊。要彻底剔除现有不合理制度的安排,应在坚守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基础上,从修订或制定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健全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完善高校学生法律救济渠道等层面保障高校学生自治权。  相似文献   

20.
田鹏辉  曲扉扉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54-156,F0003
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法学院教育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质的法律教育课程。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法律诊所,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法学教师作为指导,由学生去代理或者以其它方式接触各类案件,接触真实的案件当事人,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当事人处理案件,解答法律咨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锻炼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缩小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的差距。目前,在我国实施本土诊所式法学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机构等方面的障碍。应结合国情,转变法学教育理念,合理筹化教育经费,并将诊所教育纳入系统法学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