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协同进化实质是探寻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辩证统一和求同存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包含"利己"与"利他"的共享和共同创造、相互制约的价值原则,表现为生命协同性、功能稳态性和共生共荣的生态基点,在对生产方式、技术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式进行生态转向的实践路径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2.
认识进化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仅限于自然认识进化上.很少关注到社会认识的进化。社会认识进化是和社会历史活动始终交织、互动发展的过程,对此问题研究的薄弱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三个:社会认识活动主客体内在相关、价值因素的参与以及社会历史现象在重复性、整体性上与自然对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原型法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理解其开发和进化过程方面是最好方法,但由于不同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过程不同,很多形式模型在实现中都有技术上的困难.用基于超图的软件进化模型表示和研究有多维分层结构的复杂软件的进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开发者描述、理解和控制软件的进化过程.经开发多媒体系统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在需求多变的软件开发中进行软件进化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社会进化问题是当前社会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高的现实价值。以过程哲学为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社会进化过程的本质和动力。依据过程本体论原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社会宏观结构系统的不断演进、社会形态的逐步更替和人的自由程度的持续提高的过程,人的需要不断增长与更新、人的意识不断进化与成熟、人类实践不断拓展与升级,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教育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瓶颈期,该研究将信息生态进化理论引入到网络学习中,寻求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规律,以期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进化的内涵和标志,论述了系统进化的过程,然后提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是由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内在动力、理念和工具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此对系统的进化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球环境的不可逆变和生物物种的进化,是驱动生态系统进化的基本因素。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之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内物种的竞争、协同进化与共存等方面谈生态系统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浅议生物的共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物种进化受到系统内其他相关物种的制约。因此,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进化,表现为该物种与其他生态相关的物种,以及相关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协调以及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知识的进化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着重分析了知识进化的概念、特性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知识的进化观对教育技术研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武滨  宋晔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115-121,128
针对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不知该向何处"的焦虑,文章从整体、联系、动态发展的生态学视角,以中小学创客课程生态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斯宾塞的社会进化理论,初步构建了中小学创客课程生态进化理论模型,包括基本规律、特征及进化过程.其次,采用描述性与探索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交叉对比分析,验证并进一步对中小学创客课程生态进化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现实困境及建设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最后,指出中小学创客课程生态在初步发展阶段应充分关注创客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探索创客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在整合发展阶段需要建立有效组织保障措施,不断提升课程管理运作有序性;在融合创新阶段应促进创新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入,努力构建特色化课程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巴萨拉的技术进化砚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化思想发展的产物,它既总结了以往的技术进化问题,又进一步发展了技术进化理论。巴萨拉认为技术的发展规律与生物进化的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要以迭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参照标准,以人造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完整和宏观的技术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历程经历了工具论和总体性两大思维误区.世界现代史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历史演进的新思维,即将文明转型看作是不同文明之有机系统的范式性转换.以此观之,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亦即我们所谓中国现代性建构)正是非工具论、非总体性的有机系统渐进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要义,是以建设性公民社会运动作为历史演进的根本性推动机制.非总体性有机渐进战略的实现以及建设性公民社会运动这一推动机制的形成,还需要某种动力.从作为战略的中国现代性建构角度来看,这种动力当为社会中层动力.社会中层,不是客观认定的中产阶级,而是主观认同的一种文化结构.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欲使社会理性地、和平地、渐进地发生历史的质的飞跃,其真正推动者乃是社会中层.而社会中层价值,则既不是富贵光荣,也非贫穷光荣,或劳动者天然光荣,而是作为过程的劳动、工作、奋斗、创造光荣.  相似文献   

12.
技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生成价值并表现其属性。技术价值主要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是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社会建构或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理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论既不是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社会决定论,而是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探究教育教学系统构造的技术过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的历史进步表现为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技术原理和技术效应件的进化。教学设计的整体原理至今仍为加涅的"教学—学习映射表",局部效应件的进化则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策略制定等。在课程开发领域,至今尚未出现整体性的课程开发技术原理;虽然博比特、查特斯、加涅等人对活动设计、课程任务有过一些研究,但社会角色的分析技术、课程知识的组织、课程目标的分类等技术效应件也都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本质与信息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 ,技术的发展是衡量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无处不在 ,但要定义技术却是困难的。技术定义的多样性 ,正好体现了技术本身及其与人的关系的多样性。而从信息时代的角度 ,可以把以技术为标志的社会演变的过程看作是一个通过人类的技术活动揭示出来的宇宙信息进化过程。信息哲学为当代理解技术问题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约占70%;煤炭工业在中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采煤方法和技术是煤矿生产能力的中心环节和决定性因素。在煤炭生产的主要环节中,采煤技术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矿井的生产技术面貌,堪称"煤矿生产的心脏"。从传统时代到现代,中国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大体经历了手工开采、放炮开采、机器开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又因地制宜采用各具特色的采煤技术与方法。采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演进及采煤设备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整个煤炭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促进了煤炭产量的不断增长,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技术异化的自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化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异化,其自然根源在于进化与退化相统一的辩证本性;技术风险也是一种技术异化,其自然根源在于“时间之矢”使自然演化具有的不确定性;物化技术具有异化的倾向和现实的可能,其自然根源在于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排异性特性。由于技术异化产生的自然根源是不可改变的,这对我们认识技术的辩证本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后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区域的亚文化.本文在批判 "文化决定论"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眼镜业为例,运用新兴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协同演化理论,分析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文化是由产业的市场特征、生产技术特征等决定,并且伴随着其演进而协同演化的.金融、政府行为对产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文化既是演进的,也是建构的,先进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加速先进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优等物化劳动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挥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要改革现有科技创新体制,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融资渠道;尊重科学技术劳动,培养和引进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9.
集群是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按照地理特征和产业特性两个维度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描述了每个阶段下呈现出的不同的集群特征。在不同的集群发展阶段,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同时采用相适宜的知识产权战略,来使之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力量;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着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是唯物主义和人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价值的主体基础主要是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科技价值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科技的物化、智力化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价值观具有中介性、社会性、合力性和革命性等特点,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科技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