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型课题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教师之间团结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实践、观察等对此展开扎实的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应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其主要实施者是工作在一线的、贴合于课堂、学生的广大一线教师,这些教师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他们就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正确把握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定位,是微型课题研究取得有价值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10,(2):59-59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师人人都做行动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载体是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区别于一线教师感到“高”“大”“难”的正规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关注教育教学细节,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微小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型课题研究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为了使教师这种自发的教育研究行为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我们把微型课题作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并研制出台了"如皋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和"如皋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通过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还有利于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微型课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普适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笔者对微型课题研究亲力亲为,并在南通市范围内发起、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型课题研究"运动"。(有关情况可参见2008年第2期《天津教育》载《冯卫东谈微型课题》一文,或2008年第5期《人民  相似文献   

5.
微型课题"抱团型"组织,是适合群众性、草根化教育科研开展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研究、学习、实践融合下的教师共同体。从教师研究由个体走向共同体、教师研究的三种视角、"读教写研"的教师成长循环链、"抱团"组织的实践样本四个方面,归纳梳理了吴中区微型课题"抱团型"组织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而展开,是源于工作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微型科研课题的实施,为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行走新课改,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培养和发挥,离不开其所在教育集体的整体教研环境,尤其离不开教研组这个微型教研集体的多重影响和辐射。我们学校尝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微型课题研究,通过教研组这个小集体来锻造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整体教研水平以及教研组的团体教研能力,最终为整体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微型课题研究在我国众多中小学中是十分流行的一种教育科研模式,指的是中小学教师解决日常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形成一个研究课题,并且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微型课题研究对促进中小学教学专业化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有效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一、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分析微型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周期短。微型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我县的实际,我们建立了由县级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开展了对"微型课题"的应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按两条线路进行:一条是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活动;另一条是各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活动。通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4个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1.
微型课题的提出 “微型课题”的研究缘起于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几位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自觉和热情。他们热爱教学工作,富于创新,善于思考,特别是能够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且,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微型课题研究”。2005年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  相似文献   

12.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3.
“微型课题”研究在教育界波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冯卫东老师从“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选题、价值取向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明晰而深刻的阐述。同时结合实例,给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这些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们附录了一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和一篇介绍学校研究经历的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能给正在进行和正准备连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科研又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这已经成为了教育内部的共识。因此,“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兴师,科研导学”的科研理念就自然而生了。但是,在教育科研中,除了在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机构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协作完成外,学校的科研要真正体现它的实用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全员参与性,我认为应提倡从问题中产生科研,在问题中找课题,课题应力求小、实,具有针对性和可研性。在教师中应该大力提倡微型科研,这是因为微型科研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曾痛感自己只顾“埋头教学”,而没有杰作,没有突出的管理能力,没有耀人的光环。但是在学校行政推动之下,我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与教师知识管理”课题组,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了个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我现在不仅“埋头拉车”,学会了“抬头看路”,还尝试着“伸头探路”。我感到我的工作很实在。  相似文献   

16.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型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解决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选题、实施、成果表达,语文教师可以在亦研亦教的微型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礼堂举办了一场有关教育新理念的报告会.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冯卫东老师做了有关“微型课题”研究的精彩报告。市内1000余位中小学教师聆听了报告。冯卫东老师以精辟的见解、生动的阐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教师。随后,本刊就“微型课题”的研究对冯卫东老师进行了采访,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开端,更是关键性的一步。微型课题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课堂…  相似文献   

20.
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可大可小,它是教师在结合自已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后,对整个研究过程作一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结果。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必须是一个能概括反映研究过程和所获得认识的总结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的信息,达到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口的。最常见的微型课题成果的呈现方式有:论文式、故事式、场景+反思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