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由于其在线交流的迅捷性,尤其是朋友圈社交功能的私人定制化保证了个人社交的相对隐私、安全,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在微信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圈层化"、舆论场中心弱化、信息传播面聚焦化、成员关系稳定化等特征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而在朋友圈"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下,"舆情安全阈值"的界定与监控逐渐模糊与淡化,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因此,首先剖析了微信朋友圈中悄然进行的三大变化及其对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构成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变化的微信朋友圈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并基于此,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应对策略,即从源头、传播路径、舆情环境、信息分流等四大要素入手来实现舆情的有效研判、监管、处理、引导。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学生选择了社交媒介怎样表示自己,社交媒介就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塑造学生个性化'朋友圈'"的问题.针对问题,反思学生"朋友圈"自我形象呈现存在的异常现象,提出从筑牢"朋友圈"阵地,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信息化来优化"朋友圈"浏览现象,从勾勒"朋友圈"画像,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专业化来优化"朋友圈"广告现象,从组织"朋友圈"活动,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品牌化来优化"朋友圈"打卡现象等方面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青少年群体,吃美食、约朋友、去游玩时,都会习惯性地拍照留念,然后将照片配以文字说明发到网络,于是在朋友圈、QQ空间、人人、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经常会看到内容雷同的个人生活秀。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或者经历着。这样做的目的,浅显一点来说,是为了让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心理学上把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发表出来的过程定义为"自我表露",这是现实空间的"自我表露"。  相似文献   

4.
正大家对微信只显示三天朋友圈的功能,争议挺多。有的人说,过去连陌生人都能看到你十张照片,现在却只能看最近三天了,有的人更新不勤,点进去只能看见一条线和冷冰冰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现在微信会有只显示三天这个功能?其实你们发现了吗,现在微信的社交功能更趋向潜社交。什么是潜社交?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微信好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好友里全是自己信任和走得亲近的人。现在是有时候出去随便办点什么事,回来手机里就会多上三四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大家在网络上沟通的方式,大多是以微信为主,微信头像就好像是我们的门面。有些人一般就一直用一个微信头像,也有一些人喜欢三天两头更换微信头像。有人说,朋友圈是社交网络,微信头像就是你的一张脸庞,每变化了一次微信头像,就是给自己又换了一次妆;也有人说,微信头像的用心更换都  相似文献   

6.
微信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的"晒"行为也日渐流行。个体的"晒"行为源于从众、自我认同、自我表露、自我欣赏等四个方面的心理,"晒"行为还同时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信凭借着"摇一摇"、"朋友圈"、"公共平台"等新型的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交和服务模式,自推出之初便受到了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使用人数一度超过了QQ,成为了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基于微信的上述特点,其在网络教育培训、广告宣传等方面拥有着巨大的优势,高职英语的网络教学也是如此。微信的发展将为相关教学带来便利。基于此,本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微信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外英语》2012,(9):59-59
从facebook到twitter。再到我国的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很多朋友打开电脑或手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空间有没有日志更新了,微博上有没有增加更多的粉丝。等等。一方面,每天我们都能从这些社交网络上获取最新资讯,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同样的一段话可能会被无数人转载分享,人们往往感觉迷失了自己的思维。你是如何看待社交网络上转载的那些言论和分享的呢?这些言论是否影响了你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来看看读者朋友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9.
热词     
社交口碑一个社交媒体重度用户的《星际穿越》观影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先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上,看到朋友分享的观影感受而有了初步观影想法,继而在豆瓣或时光网上查看影片介绍和评分情况,于是形成强烈的观影愿望,然后通过网上选座购票最后到影院观影。社交媒体的爆发和普及,使得口碑能够比以往更直接地对票房产生影响,从前人们口口相传的"口碑"一词被升级成为"社交口碑"。这种由社交口碑转化而来的消费行为可能仅仅需要几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微博时代"交流方式的"虚拟场"溢出到现实域,自媒介似乎是一种隐喻,用强大有力的方式在暗示、表征这个世界的变迁或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文化认同、道德与秩序改变着心灵的体验方式和生活的维度,"湿性社会"的黏合力构建在社交网络熟悉度弥合中的朋友圈,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的"快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人人是记者的时代"成为一种"身份认证"和舆情导向的可能,提升了话语权与表达权。  相似文献   

11.
正社交网络上,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本就非常有限,在微信朋友圈火爆起来的游戏,特点都是"简单、粗糙、易上手",它们可以称作是"极简游残"。这类游戏在这些平台上天生就具有优势,如果再加上游戏是好游戏,它的爆发就是可以期待的了,让你上个厕所或者排个队的时间,也愿意顺手就拉个朋友开始对战。  相似文献   

12.
一、事件概述"千呼万唤始出来",1月25日晚间,微信朋友圈首批广告正式亮相,包括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朋友圈广告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形式进行展现。"微信不是营销工具"的口号,也瞬间成为历史。据悉,微信的朋友圈广告采用了在Feed信息流中内嵌,与正常的单条朋友圈完全一样,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点击之后进入广告的完整H5界面。用户可以点赞或者评论,还能看到自己的好友的点赞和评论。这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的朋友中谁和自己看到了同样的广告,因此迅速引爆了朋友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以其融合性的社交软件特征,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新疆大学预科生对微信朋友圈中的微商现象进行问卷调查,从强弱关系理论入手,在强关系下,微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且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教育,从而使所在的朋友圈形成一个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氛围,达到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当前,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社交软件和移动社交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软件的普及和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微时代",互联网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受到了年轻人尤其是广大高校大学生的欢迎,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探索与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领域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是对"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其次是对"微时代"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行探索,最后对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目前用户已经超过三亿人。它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一扫"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也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本文以个人类型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围绕其在高中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微信微资源,教学新助力。自媒体时代,网络课程资源无"微"不至。若能睿智取舍、匠心独运,此类课程微资源定能助推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断实现质的飞跃。一、微信朋友圈,"圈"住资源皆是宝时事焦点,朋友圈火热速递。党的十九大报告刚发布,朋友圈就涌现各种关键词: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战略……"两会"期间,修宪、税改、监察体制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各种议案纷纷亮相  相似文献   

17.
正出现雾霾是因为"核雾染"、放疗对治疗癌症毫无用处、来自太空的陨石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可能出现这些转发度很高,看似非常科学实则扭曲事实的流言。人们为什么会轻易相信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它们都具有哪些特点?究竟该如何鉴别一个信息的真假?人们该如何避开流言陷阱,成为手握科学武器的赢家?对此,科学专家们纷纷支招。  相似文献   

18.
“不玩网游.怎么在’朋友圈’混?”这是一位小学生在网上的”吐槽“。现在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有了自己的手机、iPad.会发微信“朋友圈“、打“怪兽”、聊QQ、听音乐、网购.甚至还会用”作业宝”帮助自己做作业。这些是不是让您刮目相看7中小学生正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受益。《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本期策划,我们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生活。首先.三个典型案例从一个“特长生”个体.到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再到以“作业宝”为代表的学生网络生态环境.勾勒出当前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同时,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数字时代.学校如何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网络生活?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小学唐晓勇副校长等教育工作者就“如何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学习生态”进行争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审美价值"是书画收藏的第一原则。因此,作为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的也应当是"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具备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就值得我们来收藏。许多真正能成为10年、20年后"书画大家"的艺术人才,现在大都在勤勤恳恳,韬光养晦。如果真的想找到他们,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书画朋友圈,多看展览。这样,慢慢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真正懂书画的人,逐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一些人利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被依法查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朋友圈传播谣言的案件引得人们纷纷吐槽:"是该管管了!""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面对大家的呼吁,我们不免要思考:在微信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谣言?近几年,即时通信工具异军突起,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等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元素。然而,在信息大潮下,也有暗流涌动;情感交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