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本,要构建贯穿国民教育体系始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就要探讨儒家经典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如何符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群体的研读范式。经典研读范式的有效性,是实现经典教学的普遍有效、时间有效、系统有效、主体有效、导向有效,以及训练研读者的思维,引领研读者的价值取向,完善研读者的人格的前提条件。儒家经典课堂教学七步骤的实践,是有效的儒家经典研读课堂教学范式之一。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通过范式构建和教学实践,可以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素养提升,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具有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阅读经典到经典阅读,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贯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文本,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促使学生构建新的阅读认知;组织学生演绎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本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从阅读经典到经典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理性向学。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附属功能,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通过朗读和经典美文对学生进行美学渗透,进一步通过研读文本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合理安排好诵读时机,选择好指导方法。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时机可分为文本研读前、文本研读中和文本研读后。文章就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时机及诵读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典文本导读在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科学的定理型知识范式对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产生了本质主义与还原主义的诱导偏向 ,阅读原典作品受到诸种概论模式的排挤。文本阅读不仅是特定专业学术史与知识训练 ,而且同时是更为普遍的人文方法与素质训练。研读经典文本能力是文科生基本考核指标 ,是否拥有成熟的经典文本导读课程体系 ,则是大学文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开放性和高等教育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具有创新能力专门人才的要求,迫使整个高等教育必须改变以往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提倡探索式、研究性和终身的学习.对经典文本的直接研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可以掌握文本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本真含义,体悟经典文本著作者们的历史和人文的情怀,了解他们是如何回应当时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本研读,就是钻研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本功。深度研读文本,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凸显语文教学本质要求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石鑫 《教学随笔》2022,(1):56-58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常客.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因部分教师观念存在问题,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研读小说的方法,学生遇到小说文本时会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需改变自身观念,需对小说文本研读方法进行探究.本文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语文小说文本研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孟悦的《(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一文从大众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革命文学经典的局限性,寻找文本在新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经历的话语摩擦、对峙、冲突与碰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研究方法对于研读十七年文学以及文学史中关于“经典”文本书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在改革措施方面,我主张教学模式的转化,由过往的以知识累积和识别为目的的授课范式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精神为主的经典文本教学的范式。即: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并且以解读经典文本为教学切入点。这一模式在实施时的可行性方法为:一是精选文本;二是突出经典文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原创性特征;三是张扬经典文本的研究性教学之旗。通过实践,以经典教学为切入口,实施经典文本教学模式的意义有三:一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教育背后的巨大教育空白——人文教育;二是突出了课程的特长,即审美性;三是克服了现代文学教学的空疏化倾向,并有助于引导学生研读经典。  相似文献   

11.
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是好的语文课,一个重要的标准便是学生知识收获的多少。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文本的欣赏与研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起来就是深入研读,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提倡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研读《资治通鉴》,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雨》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文本研读出发,还原情景氛围,对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蘩漪、鲁大海三组人物关系中提炼的性格聚焦点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被称为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成功塑造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但仔细研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歧视女性的一面。依据《雪国》、《古都》等文本,挖掘川端康成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歧视因素,探究其成因,以求更全面解读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5.
蔡焱 《文教资料》2009,(22):69-70
倡导研读经典,鼓励和指导学生对经典文本多元化接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文学素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核心,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建构学生的人文品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广深厚人文情怀的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内容对话,同文本作者对话,同学生心灵对话。源于思考:研读文本与学习写作的结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引领学生研  相似文献   

17.
《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在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优美的文字面前,很多执教者在教授此文时,常有"爱你在心口难开"之惑,苦于不知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艺术魅力。笔者在执教此文时,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首先要立足文本,研读到位。面对这样一篇佳妙之处不胜枚举的经典美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美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 《晋灵公不君》是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人选作品。从当下人教社已出版的15本选修教材中,《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选修模块。如何在高一的学生中解读文本?如何做到深文浅教?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定位?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教学设计定位为三个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经典文本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魅力和"看似寻常却奇崛"的艺术魅力,教学中应当引领学生进行深度价值解读.教学张中行的<汪大娘>一课,应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围绕汪大娘的人物形象、文中反复提到的"常理"的内涵,以及文末提出"读书明理"的困惑理解这三个问题展开深度研读,以透视文本的隐含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内容对话,同文本作者对话,同学生心灵对话。源于思考:研读文本与学习写作的结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引领学生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