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度和难度提问既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面向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即提出的问题应遵循少数学习“尖子”经独立缜密的思考能够解答;多数学生包括学习后进生经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后也能答出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两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表述,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还要透彻地了解学…  相似文献   

2.
一、广度和难度   提问既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面向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即提出的问题应遵循少数学习“尖子“经独立缜密的思考能够解答;多数学生包括学习后进生经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后也能答出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两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表述,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还要透彻地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高,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调动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如何科学而有效地进行提问,需要把握好课堂提问中的几个“度”。一、要有适当的难度课堂提问,首先要难易适度。过于简单,意义不大,过低的要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时间;提问太难,超出学生思维所能达到的水平,不能回答,反而挫伤其思维的积极性。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即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后能够回答问题。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利用问题自身的难度去变化、去引导启发…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六度”:一是难度。过易,学生会起哄;过难,学生会卡壳。故教师的提问,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二是梯度,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犹如“套三环”,环环相扣,扣扣相连,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新天地。三是角度,应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  相似文献   

5.
“跳起来摘果子”是人们对思维训练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跳起来摘果子”的含义包括:其一,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果子”的价值,。激起学生“摘果子”的兴趣和欲望,即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思维的启动阶段。其二,这些“果子”并不是伸手就能摘到,要摘到“果子”,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以后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豪感,进而诱发他们继续摘果子的欲望。这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摘“果子”是十分重要的,任何包办代替将使这一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其三,摘“果子”的关键是“跳”。只有既想  相似文献   

6.
一、顾全大局,难易适度。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 能,并非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凑热闹。因此,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难易要适度。答题率一般应控制在30—80%,使大多数人通过努力都能回答,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有一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有答案;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信心。 二、考虑个体,因人而问。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问题引导实现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能推动教学进程,联系教学环节,学生也能经由教师的问题引导,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乐趣。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开展了“问题导学式”的课堂教学。而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简单的“你问我答”,或是质量不高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如何设计提问,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五性”。 (一)目的性。这就是提问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二)启发性。这就是提问内容应能启发学生理解,起到点拨作用,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意义。 (三)适中性。这就是问题的深浅程度要适中,“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四)针对性。这就是所提问题要针对学生实际。一方面要针对普遍学生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9.
曹慧健 《考试周刊》2009,(46):60-60
“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最小差异区域:如果你站存“已有知识”的草坪上.树上的果子是你“将要学的知识”.而果子生长的地方是你站着摘不着的.要摘下果子,必须跳一跳,而跳起来后能摘到果子的这个高度就是“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0.
提问技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够提出具有激发动机、引导思路的问题,是教师教学功力深和教学艺术水平高的表现。下面试析在提问技能的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一、存在的问题1.问题的设计方面。①目的不明。表现之一,问题的要求不明,学生不知要答什么;表现之二,随意性大,“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致使学生懒于动脑。②针对性不强。由于学情不明,提出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③问题的难易度掌握不好。怕学生答不出,把“大”问题掰成几个“小问题”,结果出现问题过于零碎、过于容易、“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现象,这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提…  相似文献   

11.
1、把握好坡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铺石修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在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找出答案。坡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热情和欲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个理念之中.就明确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我国的“跳一跳.摘果子”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其设置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让他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相似文献   

13.
沈坤华 《甘肃教育》2003,(12):35-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必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综合化,贴近学生实际,有内在的思考价值,有深度探究的必要,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亲切,但又不能轻易地解决,让他们“跳一跳才摘到果子。”  相似文献   

14.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设问1.针对性。设问的针对性,指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难点,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不多问。2.适宜性。适宜性是指设计的问题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难度适宜,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品尝到成功...  相似文献   

15.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极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六“度”。一、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教师把握不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出现:过易,学生“起哄”;过难,学生“卡壳”。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二、梯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17.
李保才 《陕西教育》2008,(12):52-52
一、选择内容,建立合作的平台 在数学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自己的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而且小组合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展。要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教师设计练习题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既不使学生唾手可得,也不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才  相似文献   

19.
蒋蓉 《湖南教育》2004,(12):7-8
教育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学会想象和创造,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灵性。在过去,我们的教育强调比较多的是认知世界的认知因素,过于注重让学生“摘到果子”,而忽视学生是如何“摘到果子”的,也就是忽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忽视学生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挖掘习题的智趣因素。激活创新思维 有些课本习题尽管单调,但不乏一些智趣因素。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去挖掘,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摘到果子”,为他们创造学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