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F0003-F0003
1.高等教育学原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大学的地位与作甩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大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及其发挥等。方向带头人韩延明教授,现任临沂师范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独著(译)、主编《大学理念论纲》等学术专著、教材、辞典30余部;  相似文献   

2.
岁末年初,本刊邀请了高等教育界知名学者邬大光、别敦荣、贺祖斌三位教授,对2013年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新课题,如高考新政策、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慕课”(MOOC)、大学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等改革进展情况和政策导向进行了回顾与评析,对2014年这些课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为研究现代大学精神提供了依据;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经过碰撞和摩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推进"专"、"通"相融的人才培养观形成;发展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异质化是高校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观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政治变化、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观经过了清末“维新”人才观、民国时期“通才”人才观、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演变。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体现出高等教育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为研究现代大学精神提供了依据;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经过碰撞和摩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推进“专”、“通”相融的人才培养观形成;发展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异质化是高校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观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服务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提升特色型大学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高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特色型大学”作为一种具有行业背景、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形态,也基本完成了界定和定位的任务。面对新的高等教育形势,重塑发展信心、突出学科优势,坚定特色办学、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成为特色型大学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赋予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新的内涵。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3种典型的人才观的演进进行反思,认为高等教育的人才观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在高等教育人才观的实践中应处理好3种关系,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日益显现出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相适应,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的精细化,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保障高校管理到位、实现健康、整体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超越。在这历史性的教育转型之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思路,开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英语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欧盟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作为深化中欧合作关系的第三支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其中,中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ECHE)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成立。ECHC致力于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与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双方高等教育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欧盟中国博士教育合作(EU-China DOC)项目。近日,为深入了解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主要活动,以及EU-China DOC项目的进展情况,本刊对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畅教授进行了专访。朱畅教授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能力中心的主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认识。在访谈中,朱畅教授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指出中欧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要顺应双方发展需求,建议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创新与加快国际化发展时适当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区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客观要求。长株潭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有新的进展又面临现实困难与挑战。深化长株潭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努力遵循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理念与价值,以高等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为取向,在现行体制下继续依靠外部行政力量来推动。其可行路径是:改革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善高校内部权力结构,改革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建立教授治学的组织机制,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促进高校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教育质量观以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入手,联系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在思想观念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必须树立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高等教育正面临着 1 2 0年来从未有过的危机。虽然日本高等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民主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众化 ,但是今天它却缺少 2 1世纪全球化时代所必需的国际竞争力。此外 ,近年来 1 8岁人口的急剧减少 ,也严重影响了依赖学费办学的私立大学的经营状况。在这样一种困难的局面下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了“大学结构改革方针”(2 0 0 1年 6月 ) ,其主要内容包括国立大学的重组及“法人化”和建立大学的外部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给高校公共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介绍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近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的行列。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呈现出“政府主导的跨越型”、“后发型”、“内涵式”、“无差别型”、“非协调型”、“非均衡性”等特点。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责权关系,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办学定位、改革课程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针对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形成了崭新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观、人才教育观、德育观、师德建观等。江泽民的教育思想体系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又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展望教育未来,体现了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下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更应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义务和责任。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做出思考。就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如果能够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发挥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该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性要求,探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西高等教育从1902年创办江西大学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本文概述了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过程,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对影响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学习苏联和院系调整,教育大革命和《高校六十条》,江西共大和“两种教育制度”,“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恢复高考和高校改革,高校扩招和跨越式发展等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发展优质高职教育,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在珠江三角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学校明确定位及其办学宗旨,强调高职教育应超越单纯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业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