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棋王》中王一生的形象魅力,论者多欣赏其身上所凝聚的道家文化特征。本文意图在此基础上挖掘出王一生形象中的另一美质,即阿城赋予人物的“侠客”色彩和“侠”文化特征。其实,王一生是道家文化和侠文化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悠久的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学生定能在阅读中深化对侠客与侠义精神的理解,提升阅读武侠小说的审美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和乡风民俗是萧军接受侠文化的两个途径。受侠文化的影响,他具有尚武精神、爱打抱不平,有反叛精神和独立自由人格,而且为国为民奋斗一生。具体到作品上,他喜爱描写爱打抱不平的侠客;故意隐恶扬善,把土匪塑造成“义匪”;总是用刚健的笔调描绘充满斗争的现实生活,使作品具有豪放、刚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侠文化历经千年流变,最终只在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情形在近代发生了巨大转变,近代社会的特殊性激发了民众对于侠的渴望与侠义精神的重新发掘,而动荡的环境与法律约束力的减弱也给了侠以重生的空间,有着侠义精神与全新思想的新一代侠客就此登上历史舞台。陈去病改编的《莽男儿》中所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通过他又可以看到近代风气与传统侠文化交融与流变之下一段特殊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介绍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考证的关于"武侠"的一系列问题:"侠"的起源和发展,"游侠"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等,引用一些学者的论述,指出书中史料考证存在疏漏的地方,包括"侠"与"武"的关系,侠客佩剑的原因以及"江湖"一词的来源。从陈平原的史料考证中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代学者所具备的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即使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家,在考证中也难免出错,这为学术研究敲响了警钟,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历史悠久的传统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武侠小说的审美品位,在阅读中深化对侠客与侠义精神的理解,而不止停留在仅仅满足欣赏紧张曲折情节的肤浅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秦时明月》以秦朝为时代背景,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武侠”和“动漫”两个元素之中,通过动画形式的武侠作品,着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内涵的“侠文化”主题,从而引发观众对于“侠文化”与“侠义精神”的正确理解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传统士人几乎都有以笔为剑、尚气任侠的梦想。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梳理过"侠"的观念,认为"侠"是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的融合,是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目睹世间种种不平之事,"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  相似文献   

11.
“侠文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客”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理想。他们主持正义,除恶扬善,锄强扶弱.因而在封建社会深受百姓欢迎。但是,“侠”不能见容于官府。在官府的扣击下,他们只能游走在民间小巷,在历史中艰难地生存。但是.由此形成的“侠文化”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侠文化的价值作研究,从个体自由与制度补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侠文化对两大涉及人群即侠客和普通民众的意义.侠文化的价值研究应该以侠文化的本质为理论基础,侠文化在个体自由与制度补丁两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侠在本质上是人们实现回归原始之梦的一种方式。从起源上看,侠是渴望原始时代生活方式的集体无意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从它的存在意义上看,侠文化为满足人们的那种渴望提供了一种现实或梦幻的可能途径。作为侠文化的重要栽体,武侠小说是满足原始攻击欲的一种无害的途径,同时,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元素之一的武打描写也表达了人们的那种深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思想深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之道、通与变等很多的思想,与中国侠文化有着生生不息的关联。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其中的关系,再一次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深微精妙。  相似文献   

16.
先秦武侠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那一特殊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它的存在形态和精神理念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现象,以及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士人的一种特殊的心态。同时侠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影响着几千年来士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与中国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侧面的侠文化,对国人的人格、心理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侠文化对他的人格、心理,乃至文学创作都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20.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