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早期的人类学训练,拉图尔在《实验室研究》中开始考察科学的生活世界起源。在方法论上,拉图尔主张采取科学人类学的方法对实验室的科学实践进行微观考察;在认识论上,拉图尔推进了SSK的建构主义立场;在本体论上,拉图尔开创了本体论的建构主义进路。拉图尔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实验室的生活世界,反思科学的认识论建构和本体论建构,拒斥传统科学哲学的抽象形而上学,最终使科学从形而上学复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继承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修正了哲学认识论理论,尽管他提出了“物自体”不可知的思想,但由认识论难以提示本体论的困难处境并没使他放弃建构形而上学的工作;相反,在论述伦理学与法权理论时,康德一直呼唤着形而上学。但由于他未能正确处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他并没有完成建构科学形而上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与英美科学哲学主要将科学划界视为一个逻辑问题进而消解了科学的历史性内涵不同,法国科学哲学家的划界理论带有强烈的历史主义特征。巴什拉基于认识论的断裂,在坚持辉格史观的前提下,将科学的真理性内涵与历史性特征结合起来;康吉莱姆基于对科学概念史的考察,通过科学意识形态概念,弱化了巴什拉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确定性边界;拉图尔则将法国的科学思想史进路改造为了科学实践史,从而在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划界问题的讨论范围从认识论扩展到了本体论。巴什拉、康吉莱姆、拉图尔的划界工作充分体现了法国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和局域认识论传统。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学问题主要涉及本体论问题,但与认识论、方法论、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西方形而上学经历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外在形而上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内在形而上学和生存论意义上的此在形而上学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生活》在哲学根基上仍然坚持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二分,其创新性在于将超越性的社会概念具体化,从而发展出一种微观的社会建构主义立场,它在根本原则上与强纲领之间具有一致性,并与柯林斯、塞蒂纳等人的早期立场一致。拉图尔后继工作的核心特征是通过塑造实践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消解二元论,就此而言,《实验室生活》只能代表方法论上"转向实践",而非本体论上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验实在论,哈金对拉图尔和伍尔伽的《实验室生活》一书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认为本书关注于实验室研究,这应该是一直关注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基于对同一TRH(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实验的分析,批判了本书表现出的社会建构论特征。哈金实验实在论与拉图尔和伍尔伽的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科学事实"具有"自然实在性"还是"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20世纪80年代起,"实验室研究"在Science Studies中开始兴起,代表性著作就是拉图尔与伍尔伽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还有诺尔—塞蒂纳的《制造知识》、皮克林的《建构夸克》,等等。而在科学哲学中,首先为"实验室研究"提供辩护的是哈金1983年发表的《表征与干预》一书。本专题选取了对哈金与拉图尔这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实  相似文献   

8.
相对主义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相对主义与科学之有效性的共存。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如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将科学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与科学有效性的矛盾。"相对主义和科学的有效性"之争便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用实践建构主义取代社会建构主义;(2)用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取代认识论的相对主义;(3)用本体论化的科学取代作为认识论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对于这本书中的本体论思想在学术界已开始得到了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形而上学》一书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进而揭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总结亚里士多德在认识论上的经验和教训,借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实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但是,学界对什么是现实建构主义存在争论.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建构主义内部研究纲领的分化,这削弱了它对融合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也有学者将其界定为独立的理论流派,分析国际政治社会建构中权力的不可超越性,这缩小了现实建构主义的研究内容.而从搭桥视角出发,将现实建构主义理解为古典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相交,从社会实在建构出发,分析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权力和道德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将国际关系研究从重视认识论向本体论和认识论同等地位转向,也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哲学主要侧重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研究,从而轻视甚至忽略了人的存在的重要性.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去解释人、生活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及其存在的时代性,实现了从"感性直观"向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转换,把认识论归结为实践论去理解,形成实践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下形而上学的高傲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玄思态度,而主动在现实琐事的‘大地'中寻找坚实的根基,把自己立于坚实的大地之上", 是实践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主客关系代表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人与世界及他人关系的认识,是现代心理学赖以建立的基础预设。来自社会建构主义的质疑使主客关系的合法性危机进一步显现。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对现代主客关系的超越不是证伪或颠覆,而是先将其存疑、悬置,后在认识论层面以建构主义取代符合论,在本体论层面以建构本体取代物质本体或精神本体,在对人认识上以关系主义取代本质主义。主客关系的超越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本体论上,他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开创了唯意志主义的哲学派别;在认识论上,他确立了非理性主义的认识原则,虽然承认理性的作用,但直观认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伦理学上,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源自形而上学体系而通向绝对虚无。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哲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其本体论、认识论、生存力进行了分析。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兴起体现着时下哲学思维的发展和变革。对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探讨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对“三实体”进行分析考察,说明亚里士多德建立“三实体”的目的所在。实体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是者,是者是在实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李淑英 《中国教师》2010,(11):33-34
<正>一、何为理解型课堂生活理解是一个融认识论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于一炉的概念:在认识论上,理解就是了解、知晓之意,强调相互理解、视野融合;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强调自我理解、扩展精神世界、实现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在心理学方面涉及了建构主义,并提到了重要位置.建构主义源于哲学,适用于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建构主义,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矫正,也是对传统教学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本质主义,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不追求永恒的真理;反对教师就是知识的创造者,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从心理表征和适应性心理表征两方面对儿童建立它们周围世界概念的认识论基础进行解释 ,把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方面 :个人建构 (personalconstruc tion)、个人间建构 (interpersonalconstruction)和大众建构 (publicconstruction)。通过案例分析 ,概括出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 ,进而阐述了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旨在强调知识是个人主观的建构,学习是主动发生的过程。它在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时,受到杜威哲学思想中意图和活动相互联系的信念影响。一致性建构的理念则改变了建构主义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上的思维模式,在本体论范畴强调意义的建构,并有效地诠释了教与学活动、学习评价如何与预期学习成效保持一致。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以成效为本的教与学是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从建构走向一致的过程,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教与学需要回归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本的根本出发点上。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构论从皮亚杰心理学建构主义认识论学说中获取了原始的思想启发。库恩历史主义对社会建构论的影响表现在,科学知识源于那种维持科学共同体认同性的理论权威,科学实践是由忠诚于某种解决问题的范式来控制的,科学实践的最重要导向是政治利益。对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事物进行建构性的阐发和主张,正是社会建构论拒斥传统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理性主义而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